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练习题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广西百校联考)“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

由此可见,古希腊( ) 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2.(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古希腊学者安提丰从人的生存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自然所确定的利益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外力强制的利益。

据此可知,安提丰( )A.具有人文精神B.反对奴隶制度C.反对神灵崇拜D.注重物质生活3.(2019·德阳二模)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

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

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4.(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

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B.属于自然哲学范畴C.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D.强调神的伟大价值5.(2019·肇庆一模)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

”这种主张( )A.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B.反映了理性地研究历史的精神C.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D.说明希腊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6.(2019·淄博一模)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7.(2019·柳州联考)12-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

这一现象说明( )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C.中世纪的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8.丘比特梳妆台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

该家具反映了当时( )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9.(2019·洛阳一模)15世纪欧洲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是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

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 ) A.因信称义的初步形成B.工商业者阶层成长壮大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D.教会权威的进一步提升10.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

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11.(2019·佛山二模)16世纪20年代,德国大学建成新的课程体系,增设许多有关希腊语言、文学的课程。

教学和考试语言也由教会规定的经院拉丁语变成古典拉丁语。

这说明( )A.新教在教育领域扩大自身影响B.人文主义思潮促进教育发展C.宗教改革使大学有更多自主权D.传统文化在大学得到复兴12.(2019·蚌埠一模)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就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

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运动( )A.否定了基督教理论的合理性B.对英国哲学的影响最为深刻C.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高潮D.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二、非选择题13.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

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

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

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

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由“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希腊浓厚的文化氛围,古希腊人文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不是强调缓解社会矛盾,也不是强调奴隶主的利益和哲学的地位,故A、B、C 三项错误,D项正确。

]2.A [安提丰强调人的生存是自然的行为,不受外力强制,强调人生存的价值及人的自由,这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A项;强调人生存的价值并不能表明安提丰反对奴隶制,排除B项;强调人的价值不等于反对神灵崇拜,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注重物质生活的问题,排除D项。

]3.B [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保障奴隶的权益,已经有意识地将奴隶同其他财物区别对待,透露出古雅典人已初步具有将奴隶视为“人”的进步意识,重视人的价值,故选B 项;“趋于”的表述不准确,应该说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排除A项;奴隶被排除在公民群体之外,排除C项;材料强调雅典重视人的价值,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D项。

] 4.A [由“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这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是苏格拉底,排除C项;苏格拉底强调人而不是神的作用,排除D项。

]5.C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的规律,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与不受权威影响理性地研究历史的精神不符,故B项错误;希罗多德如实记录人们的言论,又不受个人思想的影响,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希罗多德对历史的态度,没有涉及对历史规律的探索,故D项错误。

]6.B [“灵魂或理智”“觉醒和思考”都是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故选B项;推崇绝对真理的是智者学派,排除A项;材料只是肯定人的理性,没有涉及人与神的关系,也未涉及反对思想专制,排除C、D两项。

]7.A [“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说明,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在对中世纪文化的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反教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文化对近代文化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故D项错误。

]8.B [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可知,丘比特梳妆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世生活,追求现世幸福,故B项正确;丘比特梳妆台并不能反映出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 9.C [由题干材料可知,以演讲、书信、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播个人的思想、形象、感觉等,是当时很重要的社会现象,这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排除A项;工商业者阶层的扩大是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排除B项;这一现象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排除D项。

]10.A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显然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A项正确;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说明文艺复兴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B [德国宗教改革影响大学科目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人文主义学科内容进入大学,改变着神学在大学教育中主宰的局面,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潮促进教育发展,故选B项;题干信息不能表明新教是在扩大自身影响,排除A项;宗教改革主张民族化,教育应该多一些民族的东西,这种宗教改革的思想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明传统文化的结局,排除D项。

]12.D [由“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受到冲击,宗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哲学格局被打破,故选D项;基督教理论的合理性至启蒙运动时期才开始被否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其他具体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人文主义思想,排除C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