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件5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件5

描写最能流露感情,所谓“情景相融”、“缘情 写景”、“写景寓意”,就是说在描写中要饱含 作者的情意。
一举一动,栩栩如生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体现, 恰当的行动描写,可使人物可触可见,栩栩如生。 它不但以一举一动表现这人物的内心、情绪、身 份,而且以动作的连贯描写构成人物的行为,表 现人物总体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 立体化。
课堂训练:
1、题目:风景这边独好
提示:题中的“风景”,可以是祖国大好河山 中的某一胜地,可以是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 也可以是校园的一角,风景要在“独”字上开 拓。文章要在写景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 对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做到情 景交融,缘情写景。
2、题目:“落叶”赞
提示: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树 叶脱落,这是叶子衰老的表现,然而落叶也 有壮美的青春,点缀过春,装饰过夏,秋来 它自然退让,是为了冬去春来,新绿暴芽, 让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从这方面的意义来 说,落叶给人许多启示,值得人们赞颂。本 文要求对落叶环境的描写,赞美落叶那样的 人,歌颂奉献精神。
时序节令 风霜雨雪
自然环境 江河湖海
环境描写
花鸟虫鱼 背景
社会环境 处所
氛围
人际关系
山岭草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 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鲁迅《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
三、推动情节发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描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
“……要极简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 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 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 做起小说来》)
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本质特征的部位, 花力气写,这样的描写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写 出人物的特点。
作文中的肖像描写,只有富有个性、富有特点, 才能感人,才能迷人。
请看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 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 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 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抓住孔乙己肖像中有特征的部分,疏疏几笔, 画出了人物的外部形态,显示人物的迂腐性格, 为读者理解孔乙己提供了一把钥匙。
3、题目: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提示:太阳光临大地是一个伟大的诞生场面, 它使人们心中充满了向上的渴求。有人登泰 山看日出,有人登黄山看日出,有人到海边 看日出。描绘日出壮观,捕捉山川景象,摄 下人事活动,这是本题写作的内容,但不能 为写景而写景,应由景入情,缘情写景,抒 发心中美好的感情。
言为心声,闻音知人
课堂训练:
1、题目:生活的强者
提示:道路是曲折的,生活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活中会出现逆流和险境,甚至于面临生死的考 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强者”,以自 己强劲的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当然,也有 不少“弱者”裹足不前,甚至临阵脱逃。叙述应以 现实生活为题材,描绘一位或几位生活的强者, 文章中要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
记叙文写作指导(六)
温州22中高二语文组刘相春
描写
描写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天空中飘着云。
叙述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
柔的云。
描写
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景物进 行具体的刻画和细致地描绘,让人如临其境,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
成功地描写,可以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有形有神, 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迷人的感 受。
描绘外形
描绘对象的内在本质
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再次要注意描写顺序
从上至下 从远到近 由外到内 由入口到出口 从主体到附属物
要有个条理, 不能东涂一笔, 西抹一笔, 散沙一盘, 破坏整体形象
最后
描写还要明确目的,情调一致,不要为描写而描 写。 要在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或以欢乐的笔调写, 或以悲伤的情绪写,一段中的描写应该统一。
3、题目:一个有趣的夏夜
提示:夏夜中有趣的事可多着呢,或田边捕 鳝,或林中野餐,或广场跳舞,或星光下讲 故事,或草坪上踢球,或骑车兜风……要写 出“情趣”,少说一般过程,多描写人物的动 作行为。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 匙。”就是说,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往往反映 着这个人物的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 化水平、思想修养,乃至这个人物的生活习 惯和个性特点等等。所以,成功的肖像描写, 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外部特征, 而且能“以形传神”,揭示出人物的性格与内 心世界。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 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沉的 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他强调了动作 对表现人的重要性。事实也是如此,许多著名作 家都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来描写,来刻画人 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鲁迅的著名小说《药》
华老栓前去刑场买“药”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 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 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 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冷。”
如何运用好环境描写?
缘情写景,这样就可以使文章情景交融,达到环 境描写感人、迷人的目的。
不存在单纯的写景和单纯的抒情,而是有景有情, 既描写景物的特征,又能通过这些景物的特征恰 到好处地传导出作者的感情。我们把这样的环境 描写称之为“缘情写景”。
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任何主观的感情 色彩,花鸟虫鱼一旦写入了作品,就会染上作者 的感情色调,成为有人格化的艺术形象。
2、题目:雨中情
提示:本文突出“情”,“情”里有丰富的内 需要有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情”要在雨中表 现出来,可以借助雨景衬托“情”字。刻画人 物,要注意肖像描写,给人留下鲜明、生动、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纵情写景,情景交融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人的思想、 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因此,无论写人还 是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 记叙类文章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华老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了 一个善良、胆小的劳动者的惊惧心理。
康大叔卖“药”
“……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里,用生动的动作描写,准确地表现出这个刽 子手的粗野态度,不耐烦心情,及接钱、数钱的 熟练程度,从而反映出他凶残、贪婪的灵魂与嘴 脸。
课堂训练:
1、题目:爸爸的唠叨
提示:生活是个万花筒,只要转动,就会在不断 的用心观察中发现无穷无尽的璀璨夺目的生活之 花。爸爸、妈妈是我们常用常新的作文题材。他 们的一言一行,一种生活习惯,一件平常小事都 是我们笔下的素材。“唠叨”常形容人们说话喋喋 不休的样子。因为说话多,使人联想到“罗唆”, 令人厌烦。这里的“唠叨”却是“爱”的代名词。 爸的唠叨”体现了“父爱”。用父亲个性化的语言 ——唠叨,塑造一个慈父的新形象。改变一般用 “唠叨”来写年老的奶奶、慈爱的母亲的老框框。
课堂训练:
1、题目:人生是一张纸,调好色,拿起笔,你可描绘出 多彩的图画。人生是一首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 哀乐、盛衰兴替,都可以谱出或壮美或凄婉的乐章。请 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人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鲁迅的人 生。写作时,要注意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人 物的思想情感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以防空泛肤浅,喊 口号,“空打雷”。
可见,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交代人物身份,反 映人物内心,体现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性格。
高尔基说过:“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 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 能地多做事,少说话。”要写好记叙文, 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好行动描写,去表 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把人物形象描绘得 个性鲜明、突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题目:引路人
提示:“引路人”是取题目的比喻义,即引导 自己前进的人,这个人可以是自己的老师, 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长者,甚至是偶尔相遇 的人,只是不宜选择同龄人。作文要求一定 要用个性语言的描写,来反映他影响了你, 感染了你,使你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3、题目:我不服输
提示:成败输赢,本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 “不服输”,则表明了一种自强不息、勇于进 取的拼搏精神。文章通过自己成长过程中的 一次挫折的叙述,反映自己面对老师、长辈 或众人“利剑般”的批评,如何激励自己迎头 赶上的决心,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当然,文中描写的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 性格、身份,富有个性。
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了个性,人物自然就站了起来, 活了起来。如果人物语言描写不能很好地表现人 物的个性,千人一面,万人一口,那么文学作品 就无法塑造好人物形象,更谈不上表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
要使人物语言闪烁人物的个性,清代李渔说得妙:“欲 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之心。”(《闲情偶》) 只有了解和把握人物的性格,设身处地从性格出发来寻 找人物要说的话,才能写出个性化的语言来。相反,凭 主观推测,人无尽用“套话”,必定空洞乏味,形象干 瘪。 写好的记叙文,语言描写一定要突出人物的个性,要选 用最切合人物身份、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最能展示人物个性的语言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孙犁笔下《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淀里斗争形势有 了变化,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后,说了一句话:“你总是 很积极的。”这几乎是不可更易的一句话,因为这个特定 的人物,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只能这么说。假如她这么 说:“去吧,你是应该带头的。”并由此说出一番抗日的大 道理,那么,这位水生嫂就不是一位家庭妇女,倒像是一 名妇女干部了。假如她说:“你不能去,你好忍心丢下 我?”那她就成了一位拖丈夫后腿的落后妇女。从整篇小 说看,她不是这样一种人。又假如她说:“你去,你去, 你带头,你积极,你……”并由此说出一番讽刺、挖苦的 话,那就更不像抗日英雄的妻子了。只有这句话,才能 包括她复杂的思想感情:一方面,对丈夫的出走依依不 舍;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识大局、明大义的妇女。正 是这种感情与品格,为她后来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可信的 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