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2、通过家长会宣传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通过家长会宣传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3、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4、通过黑板报的栏目小组大擂台”,营造出快乐和谐高效的氛围。
通过黑板报的栏目小组大擂台”营造出快乐和谐高效的氛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
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要求。
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
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要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给学生成对合作学习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给学生成对合作学习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你听、你做我检查。
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四人合作学习如何你听、你做我检查。
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辩论和竞赛。
展示、辩论和竞赛。
3、每周组织一次“学习小组长沙龙”,旨在充分调动小组长的极性和提升组长管理水平。
每周组织一次“学习小组长沙龙”旨在充分调动小组长的极性和提升组长管理水平。
附1:某班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十项: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十项:十项(一)听取1.听人发言要专心。
.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3.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
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4.听人发言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二)说明 1.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
2.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3.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
谈看法要有根据4.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5.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三)求助1.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向同学请教,态度要虚心有礼,搞明白为止。
2.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示感谢。
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示感谢。
(三)自控1.服从组长安排。
1.服从组长安排。
2.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3.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4.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有争执向老师请求援助。
(四)帮助1.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
2.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3.帮助时,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建议 1.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2.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六)协调1.鼓励1.鼓励(1)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
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
(2)关注每一个组员的活动,对组员的发言适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随时注意观察讨论的气氛和组员的参与情况,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励随时注意观察讨论的气氛和组员的参与情况,用微笑、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参加。
2.阻止(1)当组员思想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可先正面提醒:“请注意纪律”,或用目光动作暗示。
当组员思想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可先正面提醒:请注意纪律”或用目光动作暗示。
如仍无效,再严肃地点名制止。
如仍无效,再严肃地点名制止。
(2)当组员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时,应委婉地发出信号,使之言归正传。
当组员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时,应委婉地发出信号,使之言归正传。
3.分担(1)每次活动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每次活动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
组长为中性发言人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
(3)各自专心学习,努力完成任务。
各自专心学习,努力完成任务。
(4)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提高。
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提高。
5.总结(1)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几种意见。
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几种意见。
(2)分析讨论意见,作出结论。
合作技能“七字诀”附2 合作技能“七字诀”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心诚,得到帮助表谢意。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三、扎实拓展小组多元合作评价机制 1.学习成绩测评每周、每单元、期中、期末的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其他科目测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每次测验之后,由各小组长统计各个小组成员的总分,然后由科代表进行全班小组排名,根据排名给各小组成员进行加分(有几个组最高就加几分,依此类推)。
同时,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进步一个名次,全组成员加1 分。
2.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督促,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解决。
科代表在收作业时注意登记不交或迟交作业的同学,并实行扣分制科代表将结果按小组进行统计后,将统计结果交学习委员记录(登记上墙),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课堂表现,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答对者每次加1 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者加1 分(当一个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时,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当有其他组同学竞争回答问题时,同组组员享有优先权),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由科代表进行统计,组员享有优先权),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4 分,由科代表进行统计,每天将加分),结果按组统计后交给学习委员登记。
结果按组统计后交给学习委员登记。
4.行为习惯养成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按规定时间到校,佩带校牌,主动捡拾垃圾,按规定时间到校不在楼道、教室里追逐打闹,有秩序的上下楼梯,讲好个人及公共卫生,对人有礼貌等。
违反者按学校的日常行为量化办法扣分,同时该小组扣所扣分数的一半。
(分数学校有规定)5.奖励措施5.奖励措施某班各组分项成绩汇总表(初一三班各组分项成绩汇总表(周)课堂表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作业各科测试行为规范总分根据上面各项汇总周结表。
小组的奖励实行“一荣俱荣”的原则。
在八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流动金星学习小组的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活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对先进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奖励——随月考小组成绩和平日量化考核的结果,全班共设2 个金星学习小组,由副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一班会公布一次,并在周一的班会进行颁奖活动。
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除设立金星学习小组之外,还设立最团结小组,成员进步最大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黄金搭档,最佳发言人,同时采取星级奖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
”“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
”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
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
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
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方法/步骤.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
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
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
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
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我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还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
展示表现好得多加分,展示率高的多加分,小组合作情况好得多加分。
后来我又把各小组的上课纪律,单元测试,作业上交等纳入到小组考评之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