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总则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总则

目 次前 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与定义 (3)4 建设方针与目标 (3)5 建设水平 (3)5.1 工厂水平 (3)5.2 装置水平 (4)6 设计基础 (5)6.1 年开工小时数 (5)6.2 工厂或装置设计连续运转时间 (5)6.3 装置设计操作弹性 (5)7 设计原则及要求 (5)7.1 优化原料及加工总流程 (5)7.2 优化项目规模 (6)7.3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 (6)7.4 以人为本,建设本质安全的工厂 (6)7.5 合理利用能源,建设节能、节水型工厂 (7)7.6 过程控制与信息化管理 (7)7.7 优化布置,合理项目用地 (8)7.8 设备、材料的设计及选型原则 (8)7.9 建构筑物设计原则 (8)8 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采用标准规范的要求 (8)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8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方针与目标、建设水平、设计基础、设计原则及要求,以及对设计采用标准规范要求。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南京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周家祥 葛春玉 王励端 赵勇 蒋荣兴 罗明 王宗仁 陈为群 徐守民 唐洁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方针与目标、建设水平、设计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的前期工作和设计全过程。

工厂或装置改扩建项目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DEP-SPM-GS0001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标准总说明SDEP-SPM-GS0004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采用标准规范规定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SH 3099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水质标准HJ/J 125-2003 清洁生产标准 石油炼制业3 术语与定义见SDEP-SPM-GS0001。

4 建设方针与目标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准。

工厂建设要本着安全、环保、节能、项目全生命周期整体效益最佳化的原则,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选择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技术,做到优化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用地、控制定员,产品满足市场要求,各项技术、经济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同类工厂和装置的先進水平。

5 建设水平采用本标准时应根据项目情况对本章所列指标进行实时补充、修正。

5.1 工厂水平5.1.1 质量指标建设项目投产后生产的所有石油和化工产品应符合国家、行业及企业的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5.1.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a) 原材料利用率1) 炼油:z轻质油收率 一般不低于 78%z综合商品率 一般不低于 93.5%z加工损失率 不超过 0.5%z吨油综合能耗 符合股份公司综合能耗指标要求z吨油取水 不大于 0.5 m3水/吨原油2) 化工z乙烯能耗 符合股份公司综合能耗指标要求z乙烯+丙烯收率 不小于47%z合成氨单位产品取水天然气 不大于13 m3/吨合成氨煤 不大于27 m3/吨合成氨渣油 不大于14 m3/吨合成氨z烯烃类单位产品取水 不大于20 m3/吨产品z芳烃类单位产品取水 不大于7 m3/吨产品b) 含硫污水汽提净化水回用率不小于 60%。

c)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不小于 97%;无直流冷却水。

d) 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率(补充水/循环水量)(10℃温差)z炼油 小于 2.41%z化工、化纤和发电 小于 2.30%z化肥 小于 2.22%e) 化学制水比(新鲜水用量/化学水产量)z离子交换树脂工艺 小于 1.1z反渗透工艺 小于1.33f) 蒸汽冷凝水回收率大于 55%。

5.1.3 环保要求新建项目应达到以下要求:a) 全厂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

b) 外排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单位排水量为:z加工吨原油排水 不大于 0.35m3/吨原油z合成氨单位产品排水:天然气 不大于8 m3/吨合成氨煤 不大于12 m3/吨合成氨渣油 不大于8 m3/吨合成氨z烯烃类单位产品排水 不大于8 m3/吨产品z芳烃类单位产品排水 不大于5 m3/吨产品c) 有控废物达标率达到100%。

d) 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e) 厂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建厂所在地地方环保标准。

f) 厂界噪声、厂界恶臭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和建厂所在地地方环保标准。

g) 新建工程项目厂址符合项目所在地城市规划,满足国家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并考虑留有一定的控制距离。

5.1.4 安全及防护水平贯彻本质安全设计原则,追求建设过程及投产后最大限度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的目标。

实现本质安全,预防事故扩大、人身防护设施的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工厂的先进水平。

5.2 装置水平5.2.1 技术水平装置设计应采用安全可靠、成熟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达到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优良、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物耗能耗节约的目的。

5.2.2 能耗指标工艺装置能耗应按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的国家标准要求计算。

主要装置能耗应不高于设计期间中国石化同类生产装置的统计能耗值。

5.2.3 环保指标装置设计要符合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

a) 装置清洁生产水平达到HJ/J 125-2003的要求。

b) 装置内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气体(如烟气、废气等)排放要符合GB 16297的要求。

装置需排放废气也可集中到工厂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处理。

c) 各装置向下游净化设施排放的污水,应达到SH 3099要求的控制指标,即:z生产污水排入生产污水管网时,其主要污染物浓度为:pH值 6~9石油类 ≤500mg/Lz各装置产生的特殊污水应经预处理至符合以下要求后进入工厂污水处理场:含硫污水 硫化物≤50mg/L;氨氮≤100mg/L环氧丙烷污水 SS≤200mg/LPTA污水 COD≤800mg/L丙烯腈、腈纶污水 COD≤800mg/L;氨氮≤60mg/Ld) 对装置内固体废弃物(废渣、废催化剂等)设计要提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置措施。

6 设计基础设计基础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和范围,项目规模,原料性质和对产品的要求,建设项目现场自然地理人文条件,建设项目外部可依托的公用系统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意见、安全设立审查意见、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及批复等,以及以下一些设计中需要统一的要求。

6.1 年开工小时数在确定工厂规模(年加工量)后,用规定的年开工小时数计算工艺装置、储运设施、公用设施、辅助设施每小时加工量(处理量),并据此确定设备尺寸。

一般情况下:—— 炼油装置按每年开工8400小时计算。

—— 化工、化肥装置按每年开工8000小时计算。

储运设施、公用设施、辅助设施应选择相匹配的年开工小时数。

6.2 工厂或装置设计连续运转时间对于新建项目,原则上按全厂大检修周期不小于三年设计,工艺技术选择、流程设置、设备设计及选型、储运系统及公用物料系统的安排等均应满足工厂或装置在计划停工间隔周期内连续运转三年以上的要求。

催化剂更换周期小于三年的装置停工时间按催化剂更换周期考虑,但应有相应措施,保证全厂大检修周期的要求。

6.3 装置设计操作弹性原则上,新建工艺装置操作弹性为设计负荷的60%~105%。

低点要满足本装置开停车及上下游装置出现事故时维持本装置生产、避免全厂停产的需要。

100%点为装置性能考核点。

储运设施、公用设施、辅助设施要与相关生产装置配套,充分考虑不同工况的要求,以确保工厂生产平稳、安全。

7 设计原则及要求7.1 优化原料及加工总流程7.1.1 合理利用原油资源新建项目要符合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原油资源、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及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

新建项目应根据所在地区运输条件和产品市场需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来源稳定可靠的原油作为设计基础。

7.1.2 炼化一体化要充分考虑炼化一体化。

新建石化工程要与炼油工程紧密结合,进行一体化规划和布局。

炼油和化工要合理安排原料互供、公用工程和辅助系统的联合以及总平面和物流运输的统一。

炼油和化工的储运设施除因特殊需要而单独设置外,均按一体化考虑原料互供,减少互供物流输送的距离,做到整个项目燃料统一平衡及成品统一出厂。

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石油产品与化工原料的生产,应选择适当的技术扩大乙烯原料来源,努力实现乙烯原料轻质化、优质化和均质化。

7.1.3 提高原油加工深度要根据产品市场的要求、原油资源的特点选择先进合理、经济效益好的重油加工路线,实现重油轻质化。

7.1.4 优化装置构成,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采用清洁、高效、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使装置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操作上的可靠性,使工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达到优化装置构成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要求。

与此同时注意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和长周期运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采用国产化的技术。

7.2 优化项目规模7.2.1 原则上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要达到800万吨/年以上;新建乙烯项目单线规模要达到80万吨/年以上;乙烯下游石化装置应具有经济规模。

7.2.2 采用乙烯路线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要根据实施乙烯原料优质化、多样化及降低原油消耗的原则合理确定炼油规模。

7.2.3 采用非乙烯路线的大型项目,根据炼油副产的C2、C3、C4烃类和芳烃资源,确定合理的后续化工装置规模。

7.3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贯彻清洁生产方针,从源头上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体现中国石化对社会的责任,达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7.3.1 应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对环保的要求。

7.3.2 设计应优先采用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又能增加经济效益的技术方案。

7.3.3 设计要力求使项目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即:a)减少向空气、土壤和水体中排放废物;b)减少噪声、视觉、恶臭、粉尘等物理干扰;c)避免能量浪费、材料浪费;d)避免干扰当地环境中的其它用户。

7.3.4 设计要提出措施,最大限度减轻项目各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植被、水土、野生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结合生产安全和当地的环境特点作绿化设计。

7.3.5 设计应考虑事故状态下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应急措施,采取必要手段降低事故发生机率和产生的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