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考纲展示]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4页[基础梳理]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区位优势⎩⎪⎨⎪⎧煤炭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2.发展概况(1)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2)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的原因 (1)廉价石油的竞争。
(2)单一重型工业结构阻碍了经济发展。
(3)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2.后果⎩⎪⎨⎪⎧传统的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煤矿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走向衰落鲁尔区工业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特别提示 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除出现传统产业衰落外,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
其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鲁尔区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2)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平衡策略 3.治理环境污染[图文拓展]1.羊八井地热电站羊八井海拔4 306米,其地热田地下深200米,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 ℃,温度约为145~170 ℃。
每年二、三季度水量丰富时靠水力发电,一、四季度靠水热发电,能源互补。
2.达坂城风电场目前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风速分布较为平均,破坏性风速和不可利用风速极少发生。
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4页考点一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规范审答1.获取和解读信息(1)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
(2)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
(3)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
(4)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
我的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例如,上题中瓜州距离省会城市、东部较远,是开发风能的不利条件。
2.案例分析(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为例)(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②地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最方便,B项正确。
答案:B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由图读出关键信息:油气田多、等深线大部分<200 m、周边国家经济发达,进一步分析其开采的有利条件;海洋油气开采受海洋环境、天气等影响较大,且开采成本较高。
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任答三点)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任答两点)考点二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规范审答1.从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焦煤资源丰富”→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技术和设备水平低,能耗多,污染源多。
2.从图象中获取信息20世纪90年代焦化企业以汽车运输为主。
2014年企业的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实力增强;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了。
我的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1.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2.山西省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1)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手段①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解析: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
由图可知,木里煤田位于大通河上游地区,煤炭露天开采导致当地原有的高山草甸出现大面积破坏,从而导致当地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下游地区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当地植被为高山草甸,再结合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当地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候条件恶劣,造成植被恢复和生长困难,故生态环境修复的难度较大。
答案:1.B 2.C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4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由输煤变输电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答案:3.C 4.B考点三资源型地区的持续发展(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二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审答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任答两点)1.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①实行战略性转移。
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
②发展第三产业。
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2.案例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持续发展(1)区位优势:①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地区的铁矿资源丰富;②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港口,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便利的水运;③五大湖水资源丰富;④市场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