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18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自然条件
区域发展条件一般需从
社会经济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
(人
口与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因素、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程度、生产协作关系等)两方面考虑
,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例如,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
【答案】1.B 2.D 3.C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23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优势条件分析:
地理位置
自然 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地理位置优越,面向 热量
南海
近
丰富
优势
,毗邻 港澳 。
平原广阔
丰沛
,降水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东南亚
,靠
。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19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山东济宁2019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下列各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 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能源资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 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 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 3.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城市不断扩大;珠江 水质恶化
;城市 酸雨
现
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构造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
17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法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
[典型示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海降水
.
G
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
气候 物
,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作
;地势
.
6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度垦荒
(1)农业问题:由于
生产方式
(2)发展目的:寻求适宜的
。
(3)农业政策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被破坏
黑风暴
和
导致“
”等环境问题。
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7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0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首先表明观点,阐述理由要与观点统一。赞同扩大 规模,则从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效益来阐述;不赞同扩大规模,则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阐述。有利条件及意义可 以利用前面小题的分析;不利条件可从由材料提供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及图上读出的山地多、平原少等角度分 析;不利影响多从生态考虑,该地沿海,气候干旱,以地下水为水源,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能会造成盐碱化和海水 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4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5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应图 中字母
农业带
A 乳畜带
B 玉米带
C 小麦区 棉花带
位置
区位条件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美国中部
春
美国中部为 北部为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适宜牧草生长;市场 广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夏季高温,
城市化由 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
基本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
高度密集
镇
的城市群体系
14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五大湖
河和
提供充足的水源
3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效益
有利于
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促进了
的发展
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本题考查城市群问题产生的原因。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市扩散效应弱, 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不能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D正确;该区域以北京为中心,GDP总量高,经济基础雄厚, 内部交通联系便利,A、C错误;传统产业衰落不是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B错误。
3.本题考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 产业转移升级,C正确;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A错误;扩大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 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B错误;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可以带动落后城市的发展,但不能 根本解决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错误。
【答案】1.C 2.B
13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时间
改革开 放初期
20世纪 90年代 中后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 迅速, 分布广 泛 区域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 显著增 强
目前
原因 —
特点
城市与乡村
形成
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
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城乡一体化
劳动密集
进程 特点 型加工业发展迅速
外资和技术
多种形式引进
,工业发展步伐 加快
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
结果 的
资金
积累
形成以
加工制造
的经济特色, 轻型工业 建立起
体系
质量
更加注重
效益
和
,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
提
高,工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业为主
工业化
基本实现乡村
;面临
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
15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标全国Ⅲ2017·36(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 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 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20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 化。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冬
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小麦产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地势平坦;
小麦产区
土壤肥沃
D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干旱
E
畜牧和灌 亚热带作物带 溉农业区
西部山区和高原盆地地区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F
墨西哥湾沿岸
平坦
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 多
气候
.
地中海
地形糖分积累
;亚热带季风性平坦 湿润气候,沿
【答案】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 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6分)
11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 享
12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 享
【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3月正是冬末春初,华北地区此时气温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 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阻碍地温回升,影响果树的生长,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C正确。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措施的影响。果农在果园覆草会使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减少地表植被,①错;果园覆草会 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导致地温较低,可减少水分蒸发,②对;覆草腐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对;覆草会减 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可以调节土壤温度,④对;根据前面分析,果园覆草会使地温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 容易导致果树烂根,⑤错。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