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流脑和乙脑
镜下: (1)血管病变及炎症反应:
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周围间隙 增宽,有液体积聚。脑组织水肿,炎细 胞浸润。
淋巴细胞套: 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围绕血管呈
袖套状浸润。
脑组织水肿
淋巴细胞套
(2)NC变性坏死:
Neuronal vacuolation
NC 肿 胀 , 尼 氏 小 体 消 失 , 出现
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suppurative meningitis)是由脑
膜炎双球菌引起 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
一、病因、病机: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G-
病机:
飞沫
健康带菌者
病人、带菌者(鼻咽部)
入血
呼吸道
败血症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
二、病变(脑膜炎症期): 大体:
3.脑脊液:
压力↑,混浊或脓性、 细胞
数4.败↑血(中症性:粒细胞及脓细胞), 蛋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白血↑,糖及氯化物↓,菌培
暴发型流脑
1.暴发型脑膜炎休克型(华-佛综合征):多见 儿童,起病急,主要表现全身大片紫癜,周围 循环衰竭,休克,脑膜炎症状轻,(双肾上腺 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机制:大量内毒素释放→中毒性休克、DIC(病情凶险,24小时 内死亡)。
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严重脑水肿,颅内压急 剧增高,昏迷、脑疝,危及生命等。 3.混合型:
四、结局: 磺胺类抗生素治疗,
大多痊 愈,少数死亡,可有后遗 症:
①颅神经受损。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 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 炎),儿童易患,夏秋季流行。临床表现 为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
一、病因、病机: 病原体:嗜神经性乙型脑炎 病毒。 传染源:病人及中间宿主(家 畜、
病机:
叮咬
带病毒蚊子
人体(病毒血症)
血脑屏障
病毒量、毒力、机体抵抗力
隐性感染或发病
二、病变: 部位:
大脑皮质、基底核、视 丘最 重,小脑、延髓及脑桥次之,
大体: 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
变宽, 脑沟变浅)。切面充血、水肿, 可
乙脑 乙脑病毒 蚊虫叮咬
夏秋 脑实质变质性炎 嗜睡、昏迷等神经症状明显, 可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症
清亮或微浊,细胞数轻度增 多(淋巴细胞为主)
结局
死亡率低
死亡率较高,有后遗症
小结
一、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神经细胞的变质性炎。
思考 题
一、名词解释: 1.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2.淋巴细胞套 3.筛状软化灶 4.噬神经细胞现象
二、乙脑和流脑的区别
透亮或微浊,细胞数(淋 巴细
胞为主)及蛋白轻度增高,糖
四、结局: 多数治愈,少数留后
遗症, 个别死于心衰、呼衰。
流脑与乙脑区别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流脑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飞沫 冬春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 脑膜刺激症及颅内高压症状
脑脊液
压力高,混浊,细胞数多 (中性粒为主) ,细菌(+)
群。位 于小血管旁或变性坏死的神
Microglial nodul源自 胶质结节噬神经细胞现象三、临床病理联系:
1. 病 毒 血 症 : 高 热 、 全 身 不 适2.等神。经症状:
嗜睡、昏迷、抽搐等。
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 进,抽
3. 颅 内 高 压 : 头 痛 、 呕 吐 、 呼4衰.轻等度。脑膜刺激征: 5.脑脊液:
脑脊髓膜高度充血,脑表 面 脓性渗出物覆盖,以额叶、顶 叶、
化脓性脑膜炎,脑表面脓液覆盖,脑沟模糊不清
镜下: 脑膜充血,蛛网膜下腔
积脓 (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少 量淋
→
脑膜血管扩张,中性白细胞浸润。脑膜下皮质也有水 肿和白细胞浸润。
三、临床病理联系:
1.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2屈.颅髋内伸高压: 膝征剧(+)烈。头 痛 、 呕 吐 , 小 儿 前囟饱
①NC卫星现象:
变性坏死的NC周围, 增生少突
胶②质噬细NC胞现围象绕:。 小胶质细胞及中性
粒细胞侵
Perineuronal satellite
(3)筛状软化灶: 神经组织灶状坏死、液
化成 淡染、质地疏松筛网状病灶。
筛状软化灶
(4)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或局灶性
胶质细增胞生结。节: 增生的胶质细胞聚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