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篇)篇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
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凌晨1时下午1时凌晨2时下午2时凌晨3时下午3时凌晨4时下午4时早晨5时下午5时早晨6时下午6时早晨7时晚上7时上午8时晚上8时上午9时晚上9时上午10时晚上10时上午11时晚上11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
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
24时。
(课件演示)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 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
)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
12时。
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
24时。
一天结束了。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 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 (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9. 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
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
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
(课件展示)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
活动一,4的组成。
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
活动二,5的组成。
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
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
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
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
活动三:6的组成。
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
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
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
(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
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
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
(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
(方法如5的合成)[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
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