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22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开课学期:2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主要参考书:保罗・戴维斯《社会心理学》一、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侧重研究三个三个方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也称为人际认知;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对人的社会认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研究态度和态度的转变“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个体对社会上的事物和他人的态度,是社会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要研究态度的功能、态度形成(改变)的条件和过程、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等。

这些研究,对于人们准确地了解他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理解和推测他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帮助人们改变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等,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研究人际交往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地存在。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总要同社会的各方面广泛接触, 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进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并开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因此,人际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①人际间的吸弓I,如吸引的条件、喜欢、爱恋等;②人际沟通,如交往的工具;③人际影响,如从众、服从、依从、暗示等。

Social psychology is a science of social mind and social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Study three aspects of this course:study of human social cognition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also known as interpersonal cogni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perception of their own. The researches on social cognition of human, help people in social life to mak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udy 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Altitude"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al research field in social psyc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y. The attitudes on society and others , is an importaiKpart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Social psychologists focus on (he researches of the function of attitude, formation (change)conditions and proc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itude and behavior. These studies, for people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psychological activity,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the social behavior of others, help to change people's attitud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life, which has the actual application value.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People can not exist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ociety. Living in the individual in the society is also live in the social contacts. They will build all kinds of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interacting, and proces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the bridg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 Therefor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psychology studies mainly include:①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such as attractive conditions, love and so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the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such as conformity, compliance, compliance, suggestion.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

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从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门课的学习将会为后续的社会心理学实践及相关应用分支学科如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心理学、咨询治疗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从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开展线索、对象与方法。

2.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开展及理论派别第二节社会心理滨研究对象——存在的分歧和争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本学科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原那么;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档案研究、现场研究、模拟研究等)。

(6课时)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开展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社会化概念及自我相关概念及研究。

2.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概念;社会化的基本目标;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角色引导机制;社会比拟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亚社会认同机制。

第三节自我概念及其开展——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开展。

(8课时)第三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社会知觉概念及相关应用研究。

2.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印象形成——概念;印象形成。

第二节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知觉他人的过程;知觉他人的内涵;自我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

第三节社会认知;认识他人的高级过程一社会推理的步骤;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认知启发。

第四节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和认知——对印象管理的理解;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印象管理的策略;印象管理的识别。

(8课时)第四章归因与决策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归因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研究。

2.教学内容第一节归因及其理论一归因的概念;归因的理论;归因原那么与归因偏差。

第二节归因风格与归因训练——归因风格及基测量;归因训练。

第三节决策及其理论——决策概念;决策理论。

第四节决策风格与决策技术——决策风格及其测量;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决策技术;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4课时)第五章态度及其改变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态度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研究,掌握基本测量技术。

2.教学内容第一节态度及其形成——态度的概念;态度的功能与作用;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态度形成的理论——学习论;诱因论;认知相符论。

第三节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的概念;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模式;通过劝说改变态度的研究。

第四节态度的测量——态度量表法;投身法;行为观察法。

(4课时)第六章人际沟通与吸引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人际交往常见理论研究,结合实例分析人际交往特点。

2.教学内容第一节沟通的的意义与结构——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意义;沟通的结构。

第二节沟通的类型——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有意沟通无意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第三节身体语言沟通一目光与表情;身体运动与接触;姿势与装饰。

第四节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熟悉;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爱情。

(5课时)第七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人际吸引的开展、特点、原那么,了解人际关系改善的技巧。

2.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开展——人际关系的状态;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建立与发燕尾服过程;人际关系的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