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概述
•
癌症疼痛治疗
•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 王建冰
试题
1.WHO三阶梯止痛原则是 。 2.阿片药物等效剂量关系,非胃肠道吗啡: 口服吗啡是 ;口服吗啡:羟考酮是 。 3.吗啡终身不能耐受的是 4.吗啡过量出现呼吸抑制首选 解救。 5.吗啡中毒的表现 。
• • • • • •
癌痛概述 癌痛的原因 癌痛的分类 癌痛的诊断(评估) 癌痛的治疗 癌痛治疗误区
数字分级法(NRS)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 脸谱法(Wong-Baker脸)
疼痛评估方法
• VRS法(患者主诉简易分级法)
–0级:无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
–Ⅱ级(中度):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 干扰;
–Ⅲ级(重度):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 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简
什么是 疼痛?
疼痛
述
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
是由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致
疼痛
始终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癌症疼痛的严峻现状 –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0万以上
–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
新诊断的癌症患者约25%出现疼痛 接受治疗的50%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症状,30%具有难 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中国癌痛现状
癌症患者:300万人/年
新发癌症:200万人/年
死于癌症:160万人/年
每天,至少有100万癌症患者在忍受 癌痛的折磨。
癌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 癌痛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是一种折磨
– 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加速肿瘤的发展
• 影响睡眠 • 食欲下降 • 免疫力下降 – 慢性剧烈疼痛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 成为一种疾病 – 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 依病理学特征
–内脏性疼痛:钝性、绞榨样疼痛,定位不准确
–躯体性疼痛:定位明确、刀割样、针刺样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自发的、烧灼样、触电样疼痛
癌痛的原因
癌症本身引起 78.2% 躯体因素
癌症治疗有关 8.2% 与癌症有关6% 与癌症无关7.2%
癌肿压迫,骨、神经、内脏、皮肤、 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
剧痛
判断癌症患者疼痛的标准
• ―患者说痛,就是痛 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 • 患者的述说出于种种考虑, 常常有避重趋轻的倾向
疼痛的评估
• VAS和NRS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评估方法
• 医师要规范地使用疼痛评估方法,尊重患者的感 受和表达
• 为保证疼痛的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好建立 经常性监督机制,将疼痛评分记在病历首页上
• WHO三阶梯癌症止痛工作回顾 麻醉品的供应问题 1999.6: 国管安(99)48号文件: “关于癌症治疗使用麻醉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1. 申领麻醉卡。 2. 癌症治疗使用麻醉药品控、缓制剂时,每张 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3. 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 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疼痛的原因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
疼痛部位及范围
疼痛发作的相关因素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治疗史
疼痛部位的特征-疼痛的部位、强度
• 部位
- 全面的描述 - 重点的部位 - 牵涉痛 - 放射痛
• 强度
- 静息时
- 活动时:活动对疼痛强度的影 响:日常活动、情绪、与其他
人之间的关系、睡眠、食欲
羟考酮控释片 (奥施康定) 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8-12
25-75ug/12h
外用
72
同上
美沙酮
10-20 mg/次
口服
8-12
同吗啡
原则三: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维持 有效浓度,较少痛苦及耐药
PRN给药方案 浓度
过量 镇痛 疼痛病人需要新的药量
持续预防疼痛
疼痛
时间 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 时间
疼痛部位的特征-病理生理学
• 皮肤、肌肉、骨骼的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酸痛、刺痛、搏 动性疼痛和压痛 • 内脏器官的内脏性疼痛常表现为绞痛、痉挛痛、钝痛、刀
割样痛
• 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表现为刀割样痛、麻刺 痛、伴耳鸣的耳痛、电击样痛
疼痛部位的特征-时间因素
持续性
间断性
爆发性
疼痛部位的特征-疼痛史
• 中枢作用机制:
– ①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 – ②类阿片活性机制; – ③ 5-HT机理; – ④兴奋氨基酸受体机理
• WHO三阶梯癌症止痛工作回顾 麻醉品的供应问题
国际禁毒公约的二大宗旨: • 麻醉药品有成瘾性——必须进行管制,防 止发生流弊。 • 麻醉药品有强的镇痛效果,是临床上不可 缺少的镇痛药——必须确保它的医疗供应。
疼痛的分类
• 依疼痛持续时间:
–急性疼痛:疼痛存在,少于2月 –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或以上
–镇痛、抗炎和解热 –无耐药性和依赖性 –有剂量极限性(天花板效应) –若接近极限剂量且疗效不佳时,改用或合用阿片类 –治疗骨转移疼痛病人,联合阿片类药可明显提高疗效
NSAIDs镇痛机制
• 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
– 前列腺素的特点包括: – ① 本身就是致痛物质; – ② 具有使痛觉增强作用; – ③ 能增强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物质的敏感性;
数字分级法(NRS)
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 划一长线(一般长为10cm),一段代表无痛,另一段代表剧 痛,让患者在线上的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无痛
剧痛
• 由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的位臵测算其疼痛程度
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 脸
• 脸谱评分法:用于儿童和弱智的成年人
无痛
轻微疼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 什么是滴定:是指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直至 最佳剂量。 • 滴定,是癌痛治疗的必须——向快速滴定 努力。目的是尽快有效止痛。 • 短效吗啡快速滴定是对中重度疼痛首推的 治疗措施:在使用针剂或口服吗啡后,每 15或60min进行再评估,并根据需要增加剂 量,直至疼痛满意控制。
塞米昔(cox2抑制剂)
200mg/24h
400
口服
轻度胃肠道反应
第二阶梯用药
中度疼痛:应用以弱阿片类药物为主。WHO推荐可待因为代表
药物 可待因 强痛定 曲马多
常用剂量(mg/4-6h)给药途径 30起 30-60 50-100 50-100 50-100 口服 口服 肌注 口服 肌注
主要副作用 轻度恶心、呕吐、便秘 偶有恶心 脑晕、困倦 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嗜睡排尿 困难 少见皮疹、血压下降 同上,但症状轻
癌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WHO癌症三阶梯镇痛原则
WHO三阶梯止痛治疗
WHO癌症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
口服给药 按阶梯给药, 按时给药 个体化给药 注意具体细节
原则一:口服给药
何种给药途径最佳
无创伤给药
首选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
是癌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
简单、经济、方便 药物吸收规律,血药浓度稳定
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原则四:个体化给药
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所 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能使 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个体 化剂量滴定的关键是详细观察、剂量充分并 及时调整剂量
国外:10~3600mg/d 国内:20~1140mg/d
规范滴定重视个体化给药
ESMO和NCCN指南中阿片滴定的区别
• NCCN指南中强调阿片滴定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即短效阿片药物滴定阶段和控释剂型的维持治疗。 • ESMO指南中提倡采用短效药物滴定与控释剂型 相结合的灵活原则,实现对基础疼痛和爆发痛的 控制。治疗爆发痛时,强调使用快速起效的短效 药物,提倡皮下或静脉途径给药。剂量为每日阿 片剂量的10%-15%;每日爆发痛次数超过4次时, 应增加按时给药的的阿片剂量。
疼痛
原则二:按阶梯治疗原则
•
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使疼痛 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的疼痛时,辅助药物可 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
第一阶梯用药
用于轻度疼痛的非阿片类药物
分类 扑热息痛 布洛芬 消炎痛 意施丁(消炎 痛控释片) 常用有效剂量 500-1000 mg/46h 200-400 mg/4-6h 25-50 mg/4-6h 25-75/12h 最大剂量 (mg/d) 4000 1600 200 100 200 给 药 途径 口服 口服 口服 直肠 口服 主 要 副 作 用 肝肾毒性 胃肠刺激、血小板减少 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昏、粒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过敏 胃肠道反应
• 既往的镇痛治疗 – 用药的原因、持续时间、疗效、停药原因 • 目前的疼痛治疗计划 – 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如果正在用药,要明确:用什么药、药 量、周期、当前的处方医师 • 目前的疗效
– 疼痛缓解程度、患者对药物治疗计划的依从性、药物副作用
疼痛评估方法
疼痛强度评估(临床常用方法)
视觉模拟法(VAS)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易于调整剂量
更易于控制和更有自主性
不易成瘾及产生耐药 患者依从性高,利于长期服药
原则二:按阶梯治疗
这是指止痛药物的选择应 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 提高
摆脱疼痛
如果疼痛继续加剧
如果疼痛继续加剧
此外,对有特殊适应症的 患者如特殊性神经或精神症状 患者,均应加用辅助药物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癌痛治疗
• 癌痛治疗方法
– 病因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 药物镇痛治疗 – 非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支持,患者及家属的教育 – 神经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