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诊断方法

社区诊断方法

社区诊断方法
一、社区诊断的定义
①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方法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诊断就是用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摸清本社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本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同时,了解社区环境支持、卫生资源和服务的提供与利用情况,为社区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③社区诊断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类注重临床诊断,即以疾病的诊疗为目的,病人个体为对象;流行病学诊断则以群体为对象,以疾病的群体防治为目的,而社区诊断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产物,以社区人群及其生产、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

因此可知,三个诊断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渐进层次,而社区诊断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

二、社区诊断的目的
①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②寻找造成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③确定本社区综合防治的健康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

④为社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三、社区诊断的内容
(一)、社会人口学诊断
1、社区特点①社区类型:居民社区、企业社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
②地形、地貌、地理位置;③自然资源;④风俗习惯。

2、人口学特征①静态人口:a.人口数量:绝对数(户籍数);相对数(居住+流动人口);b.人口构成: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就业人口、抚养人口、医学敏感人口。

②动态人口:a.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社会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b.构成变化率:人口发展趋势(如老龄化)。

3、经济状况①人均收入;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比例等。

(二)、流行病学诊断
①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各类伤害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

②人口动力学角度分析人群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分布特征。

③居民疾病现患情况:人群慢性病现患率及其顺位;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析;年龄、性别别不同病因住院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年龄、性别别不同病因就诊率与日门诊量排序。

④疾病负担状况:不同病因的寿命损失年(YLLs);残疾生存人年(YLDs);残疾调整生存人年(DALY);残疾现患率。

⑤社区特殊健康问题:损伤与中毒情况;居民或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疾病的社会、家庭负担状况。

⑥卫生服务需求与群众满意度: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可达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行为与环境诊断
①社区居民关于慢性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②常见与慢性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布现况:吸烟、饮酒、超重、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结构、高血压、高血脂、生活与工作的紧张度,性格特征等。

③自然环境:地理、地貌、自然植被、气象、生态、生物、自然灾害等。

④工作、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卫生设施、饮用水、生活用燃料、工作环境的污染等。

(四)、教育与组织诊断
①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分工。

②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

③教育与文化环境:宗教信仰、传统社会风俗习惯,受教育水平与行为观念。

④慢性病防治工作中需要依靠的主要组织、机构是哪些,理由是什么。

⑤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会遇到阻力的组织、机构是哪些,理由是什么。

⑥卫生防疫、防病机构、人员的现状分析。

(五)、管理与政策诊断
①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②现有社区卫生政策。

③现有社区发展政策。

④现有和需要制定的慢性病防治政策。

⑤政策的受益面及实际覆盖面,政策的受损面及可能。

⑥卫生防病资源及可利用的状况分析。

三、社区诊断的工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社会人口学;流行病学;环境与行为;教育与组织;管理与政策。

第二步:信息的收集:利用现有资料(整理与分析);定性方法收集资料(专题小组讨论、访谈、咨询);定量方法收集资料(抽样调查、普查);摄影法。

第三步:分析所获的信息:简单的卫生统计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归纳综合分析。

第四步:社区诊断报告:社区优先卫生问题;社区重点干预对象;社区重点干预因素;社区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四、社区诊断资料的收集
4.1收集现有资料包括统计报表、经常性工作记录和既往作过的调查,现简单归纳如下表。

利用现有资料应首先对其进行资料质量评价,经确定为可靠、可用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得出项目所需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