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3~4题。

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A.东南方B.西南方C.正东方D.正西方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5°S B.5°NC.23°26′S D.23°26′N【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

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

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

【答案】 3.C 4.A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

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太阳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A.24°11′B.22°51′C.23°26′D.23°51′6.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好望角附近风平浪静B.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逆风逆水C.华北平原处于返盐的季节D.印度此时盛行东北季风【解析】5题计算即可,360°××≈23°51′。

6题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时间为4、5月或7、8月。

好望角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风平浪静应是当地夏季,时间为1、2月份左右。

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由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不可能逆水。

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时是冬季。

华北平原返盐的季节是春秋季,有这种可能性。

【答案】 5.D 6.C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经纬度是()A.76°S,120°W B.66.5°S,120°EC.86°S,120°E D.80.5°S,120°W8.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由坐标图知,冬至日时该地太阳整日不落,可知该地位于南极圈以南,该地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为14°,与同经度上66.5°S上一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相差14°,则该地的纬度为66.5°+14°=80.5°S;当世界标准时(中时区区时)8点时,该地太阳高度最小,为0时或24时,可求出该地经度为120°W。

首先明确该点一天中太阳的几个方位:该地正午时(即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0时(即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从0时到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太阳位于东方的天空,正午以后则太阳位于西方的天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图中M至N 时间段,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答案】7.D8.A读下表,回答9~10题。

9.A.4∶30B.7∶00C.21∶53D.8∶5310.图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济南日均气温在0℃以下B.山东农民正播种花生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D.业欧大陆气压较低【解析】第9题,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区时。

第10题,夏季,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明显;1月,济南日均气温在0℃以下;山东半岛的花生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种;1月,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较强。

【答案】9.C10.A(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联考)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 河段河床示意图,丙图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B处D.流向、水位均不能确定12.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A.气旋活动B.“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13.关于乙图E、F两岸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第11题,根据丙图中A、B两水文站水位变化可知,B位于湖泊的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水位变化幅度较小,故甲图中的河流自A流向B,即由西北流向东南。

第12题,丙图显示,该河的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份,此时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故该河水位的峰值很可能是连绵的梅雨造成的。

第13题,E位于河流弯曲河段的凹岸,受惯性离心力的影响,河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河床较陡;而F位于凸岸,河床较缓。

【答案】11.A12.B13.C二、综合题14.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做傅科摆。

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

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

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

材料二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

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______度。

(2)在材料二的实验中:①偏移方向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东、西)偏离O点。

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东、西)偏。

②偏移距离的大小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_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③偏移的规律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偏移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

第(1)题,材料中有“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表明地球在3小时转过了45°,每小时为15°。

第(2)题,本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问题,小球在实验中向东偏离,若在澳大利亚也是向东偏离。

线速度越大,小球偏离的越远,要获得最大的偏移距离,应在赤道地区进行实验。

高处的小球的运动线速度要比地面的O点大,根据其固有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答案】(1)15(2)①东东②小赤道地区③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15.读地球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太阳直射的经度为。

(2)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或慢);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的特点是。

(5)此季节,南京附近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的时期;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知,整个地球被平均分成12份,每份30°,代表2小时。

北京附近的经线是120°E,光照图中,0°经线为18点,则北京时间为第二天2点。

90°E为0点,则90°W为12点,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2)光照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

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皆为15°/时。

(3)此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4)冬季,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冷锋,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冬季降水少,南京附近长江是一年中的枯水期,水位较低。

【答案】(1)2∶0090°W(2)快南北极点为0,其余均为15°/时(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4)冷锋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5)低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