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院XX111 吴相稷XXXXXXXX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讲座观后感在XX大会堂有幸观看“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后,感受良多,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及其演变、历史。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首先取决于两国的对外战略。
从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对美战略发生主动的、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就成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探究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走势,首先必须考察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
冷战结束使美国处于空前的优势地位,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随着国力和世界地位的改变,美国适时调整了全球战略,其核心内容由遏制苏联、与苏争霸转为维护和巩固其“一超独霸”的地位。
维护美国及盟友的安全、扩展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推进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两届克林顿政府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
为此美国调整了对华战略,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成分,另一方面又从全球战略考虑,与中国交往、接触与合作。
接下来的布什政府在全球战略上则突出安全这根支柱,在维护安全上,突出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在潜在竞争对手上,将中国排在俄罗斯之前,作为最主要的对手。
在这样的战略框架下,尽管美国仍然称中国为经济上的伙伴,表示要继续同中国接触,但总体上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战略伙伴”。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一步提升维护安全地位的同时,将反恐作为全球战略的首要任务,积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改造伊斯兰世界。
在这个战略框架下,美国强调要同世界大国合作,所以对华战略中的合作成分明显增加,中国被定位为“建设性合作者”。
目前中美关系不仅有经贸这根支柱,还有安全这根支柱,即在反恐防扩上的合作以及地区安全上的合作。
然而,恐怖主义的威胁并未迫切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而美国自己也拥有超强的实力,所以对中国进行反恐合作的重视程度要打折扣。
此外美国朝野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抱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防范意识。
但是美国防范中国发展的心态,与冷战时期遏制前苏联的心态有所不同,冷战时的美国是担心前苏联随时会消灭美国。
而美国对中国最担心的,是中国未来发展威胁到美国的世界超霸地位,因此对潜在的中国发展态势的警惕超过了现实性的冲突。
二、中美关系波动的原因中美关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尽管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经贸、教育、文化等广泛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但也历经艰难波折,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美国国内的干扰因素在美国国内政治权力斗争中,中国问题往往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攻击的靶子,每当美国国内面临大选尤其如此。
1992年布什政府出于竞选利益的考虑,公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
美国国会在对外关系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往往受到国会的制约,在对华政策决策过程中,国会时常站在白宫对立面,攻击政府的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的多次重大波折,往往与国会有关:如中美建交仅三个月,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1989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始于国会的鼓噪;1995年李登辉访美得自于国会的默许;1998年国会又企图通过立法阻挠美国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等等。
在美国有一股被称为“院外利益集团”的亲台势力,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它通过各种手段制造舆论,左右议案,影响政府决策,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
对台湾出售武器,提升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加强对台湾的“保卫”,往往都与亲台势力有关。
而美国的人权组织、工会组织、军工集团等利益团体,在对华政策上也会向国会和政府施加压力,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这些都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干扰因素。
(二)中国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当今全球化的战略机遇下,中国如果实现了真正的崛起,就有可能对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
在美国战略专家们看来,尽管中国主动进攻美国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更倾向于在国际舞台上同美国竞争,甚至同美国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这无疑会损害美国的战略利益。
但是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和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也会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
中国崛起要克服许多困难,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政治社会稳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等,能否真正实现还不确定。
尽管中国经济已经实现持续25年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增长的速度也可谓史无前例,但继续保持同样的高速增长也绝非易事。
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贝茨所说的“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比较其它主要强国,美国与中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更大”。
[1]中国的国力增长会带来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虽然未来二十年内,中国的综合国力尚不能赶上美国,但极有可能超过其他几“强”,跃居世界第二位,届时中国自然成了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
而且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极有可能改变安全战略,变得富有进攻性和挑战性。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史文认为,如果中国目前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至早到2015-202 0年,至迟到2020-2025年,中国可能开始寻求一个新的安全战略”。
到那时,中国可能会变得不是更愿意合作,而是更自负,要求更多的利益,甚至企图修改现行的国际游戏规则。
[2]这样的中国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三)中美两国外交战略上的差异中美两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反差,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和发展水平上也悬殊相甚,这导致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会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分歧和摩擦在两国交往中不可避免。
美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与生活方式,在对外政策上是高度实用主义的。
从远期来看,美国的最终着眼点,是要“在全球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和担任政治领导、囊括全球的一体化经济、政治体系”,[3]即建立一个“统一全球的大美利坚世界联邦帝国”。
[4]根据美国的价值标准,美国对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摧毁这个古老国家的非理性因素,建立一个民主、自由、人权都符合西方道德标准与思想体系的民主国家。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而美国则凭借其强大实力,在国际社会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力图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
它不仅要顾及近期的各种挑战,更关心在长远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战略对手。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是服务于其全球霸权战略的,甚至力图把中国纳入它的战略轨道。
而一贯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中国,不可能接受美国的领导及其对世界的安排,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将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种外交战略上的尖锐对立是中美关系中许多冲突、分歧的重要原因。
(四)台湾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就是一直将台湾视为不享有主权国家之名的独立的“政治实体”。
虽然表面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三不”支持政策,但这并不等同于反对“三不”。
美台关系是美国亚太战略的组成部分,美国认为以其卵翼下的台湾牵制中国大陆,阻止两岸的统一,维持目前的中美关系为主导的亚太多极战略平衡,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绝不可能接受台湾独立。
目前美国虽然没有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但其所作所为客观上起到了鼓励“台独”势力的作用。
对待台湾问题,美国更注重的是维持东亚地区的均势力量,寻求保持对中国的遏制态势。
美国希望把台湾纳入自己的战略势力范围,以达到长期控制中国的目的;同时又不想让台湾问题拖累自己,损害美国的整体利益。
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公开指出,台湾是“美中关系的最大地雷”。
[5]这是因为,虽然美国在台湾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但是台湾独立和因此引起中国使用武力,将会对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害。
因此,尽管美国对台军售在不断升级,尽管美国不断提升美台军事关系战略层次和美台官方接触级别,但美国对台湾的长期政策是希望台湾在和平的条件下逐步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及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发展。
(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推进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美国的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力量,更加突出推进民主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推进民主也是美国维持霸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全球战略出发,美国期望中国能加快实现“民主化”进程,但是中国的现实又决定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走渐近的道路。
中国的现实与美国的“期望”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
这会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使美国人容易产生对中国的警惕和戒备心理。
在信息、传媒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舆论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都不可能无视公众的意愿和情绪。
而在中美两国,都存在着一股盲目排外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美国反华势力的极端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美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6]在中国,冷战后滋生了一股反美情绪,这股情绪在1999年“炸馆”事件后表现的比较明显。
亨廷顿认为,如果中国过早地实现民主化,更不利于世界和平,因为一个民主的民族主义中国更容易走向极端,会更加反美,在台湾问题上会更没有耐心。
极端民族主义无疑是干扰中美关系发展影响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因素。
三、冷战后中美关系总结当今世界纷纭复杂,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博弈,又离不开交往、合作。
从更宽和更长远的视角看,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促使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交往、接触、合作的成分依然存在,而且某些方面还会加强。
当今的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于冷战时的美苏关系。
中美之间有很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经济、反恐防扩、文化、地区安全等领域,两国的合作日益深入。
未来世界将是以美、中、俄、欧、日、印为主要力量中心的多极格局,不管是几极,在多极世界中,任何两个大国冲突的结果都是使其它大国坐收渔人之利,而冲突的双方则两败俱伤。
中美两国的战略家和政治家都在深谋远虑,谨慎的理性的经营中美关系,以避免重蹈大国政治悲剧的覆辙。
从地理位置看,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中国是陆地强国,美国是海上强国,这种状况减少了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系数。
但是,根据美国战略问题研究专家Z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的说法,“中国从来没有默认过台湾的无限期分离,因此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这个问题会酿成美国同中国迎头相撞的冲突。
其后果对有关各方都将是非常有破坏性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受挫;美国在欧亚大陆东部建立稳定的力量均势的努力将翻车。
”“美国如果默认中国使用军事力量强行统一台湾的尝试,那么美国在远东的地位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果台湾那时侯无力保护自己的话,美国决不能在军事上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