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

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

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

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

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苏州市住宅建设规划(2007—2020)
委托单位: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规划局
设计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批准文件:苏府复[2008]55号
为落实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贯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建设“和谐苏州”
和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加强对城市住宅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规划以《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苏州市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以及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本市实际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住宅建设目标和实现策略、住宅供应规划、用地供应规划、保障体系规划、质量提升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规划范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内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总面积38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总体目标:规划期内,逐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环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发挥住宅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降低住宅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传承地方住宅建筑风格,体现姑苏地域文化特色。

具体目标:“住有所居”,即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宅,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资源公平配置,即住宅的数量、结构和区位的配置与需求相协调,
形成社会资源公平配置;实现最低保障,即对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保障标准不低于人均18平方米,保障面达到100%,并使外来务工人员等其他城市住宅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

住宅供应规划:规划期内,新建各类住宅建筑面积5923万平方米,其中近期1978万平方米,远期3945万平方米。

新建商品住宅4750万平方米,其中近期1380万平方米,远期3370万平方米。

住宅布局:呈现“区域+板块”的空间形态。

用地供应规划:规划期内共供应住宅用地4100公顷,其中近期1420公顷,远期2680公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