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质量管理PPT
服务对象从患者转变为全体人群(包括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和患者),通过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促进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
组织形式的协调是卫生服务质量的组织保证,将卫 生服务纳入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体现政府领导, 部门协调。
四、可及性(accessibility)
可及性是从需方出发分析人群对卫生服务的接 受性(acceptability),是论述卫生服务对象具 备接受服务的能力。
作可能产生对病人的影响。
用二者来反映卫生服务的质量
常用于测量结果的3个指标:
1. 病死率或死亡率
• 病死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医疗质量与结果之间 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缺乏必然 的联系。
2. 患者生命质量
• 采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经过治疗以后 疾病康复以及生命质量,可采用生命质量 量表来分析。
3. 满意度
医疗技术 服务质量 服务环境 医疗管理环节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含义: 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 干预的条件下,与个人生活状况相联系 的健康状态和主观满意度
生命质量测定的内涵:
一、个人体能和活动状态 1、活动受限
(1)躯体活动受限,如屈体、弯腰、行走困难等; (2)迁移受限,如卧床、不能驱车、不能利用公
✓ 对患者生活环境和致病原因进行周密研究, 杜绝可能的危险因子,使疾病达到根治的目 的。
三、协调性(coordination)
协调性是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由卫 生服务的内容、方式及组织形式所决定。
卫生服务供给形式由传统的医务人员等候病人转变 为医生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从院内转向社区和家庭;
评价卫生服务质量可以从地理、经济和服务3方 面论述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 社区卫生服务的布局、服务半径和居民到达 第一级接触医疗点的距离等,是评价地理可 及性的客观指标;
✓ 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调整患者在不同层 次医疗机构之间的比例,能够提高患者的经 济可及性;
✓ 描述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主要指标有:就诊率、 患者就诊机构分布、年人均门诊次数、未就 诊率、未就诊原因及一次就诊平均费用等。
三、社会功能状态
在无能力满足社交需要时,它是衡量一个人 能否履行正常生活功能的标准之一。
四、满意度与幸福感
满意度用于测量病人需求的满足程度, 是对待事件的合意程度,是有意识的判 断;
幸福感用来测定病人整个生命质量水平, 是对生活的综合感觉,产生自发的精神 愉快和充满活力。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指某一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质量, 指医疗服务效果。
二、连续性(continuity)
WHO西太区办事处推荐健康新视野,将生命 的准备(preparation of life)、生命的保护 (protection of life)和生命质量(quality of Iife) 3个不同阶段提供连续、系统的卫生服务, 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
连续性卫生服务强调第一级接触,即社区 和初级卫生保健成为卫生服务的起始点, 然后转向高一层次的卫生服务,体现了不 同服务机构之间的连续性。
全体医生应该向服务对象的健康全面负责, 向服务人群提供连续、系统的服务内容。
✓ 对健康人群推行健康促进活动;
✓ 对亚健康人群推行筛检活动,早期发现无症 状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五、可供性(availability)
可供性是从供方出发分析卫生系统能够提供卫 生资源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程度。
六、责任性(responsibility)
卫生服务质量
Donabedian最早提出测量卫生服 务的质量包含3个内容:
组织结构 工作过程
结果
(structure) (process) (outcome)
卫生服务质量
一、组织结构
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包括卫生系统的网络和机 构布局,病床的分布和质量、卫技人员的资历 和职称以及医疗技术和设备等都能反映卫生服 务的质量。
二、工作过程
测量工作过程的质量直接联系结果变化
卫生服务质量 三、结果
人群健康水平:综合反映卫生服务的质量 病人接受服务以后的结局:直接反映医疗工
共交通工具等; (3)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如不能自行梳洗、穿衣
和进食等。
2、角色受限
3、体力受限 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疲劳、无
力和虚弱感
二、心理状态
1. 情绪反应
是生命质量测定中最敏感的部分。
2.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发生于疾病的特定阶段,在生 命质量中不是敏感指标,但仍是生命质量评价的 重要内容。
二、卫生服务质量的衡量
➢ 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探讨以病人为对象 的医疗质量、以人群为基础的群体服务质量 和以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 从卫生服务的专业分类出发,探讨医疗工作 的质量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 划生育服务工作质量;
➢ 从卫生服务机构的层次而言,探讨初级卫生 保健机构服务质量以及二、三级医疗机构之 间的服务质量,包括上述3个层次服务机构之 间的协调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特征 卫生服务质量 生命质量 医疗质量
初级卫生保健质量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特征
一、综合性(comprehensiveness)
卫生服务的综合性是指服务对象应包含 全体人群,尤其要以老人、妇女、儿童 和残疾人口为重点。
服务内容应含有医疗、预防、保健、 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等“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广义的医疗质量是指医院的整体工作质量, 应该联系应用先进技术和费用投入来评价。
医疗质量评价追求的理想境界:
采用已经成熟的先进医疗技术来提高医疗 质量追求良好的治疗 效果。
一、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
1. 医疗基础质量(5个要素)
①人员的质量在五要素中居首要地位; ②医疗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第十二章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卫生服务质量(quality of health care)
一、含义:
狭义的含义仅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包括及 时准确诊断、缩短治疗过程、及时治疗和恢 复生命活动能力以及提高健康质量。
广义的卫生服务质量是以人群和管理工作 为对象,包括卫生服务的设计、实施、控 制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