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
考
察
报
告
姓名:肖梦文
班级:政教10101班
学号:************
考察时间:2013.04.09--2013.04.11 指导老师:杨建华、刘爱芳、朱放良
考察地点:凤凰九景、山江苗寨、
南方长城
凤凰古城考察报告
一、前言及考察目的:
依照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考察<三>的要求,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有一次外出的教学考察任务,为了更好地将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我班同学,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湖南省凤凰县进行了教学考察。
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对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即苗家文化的较深入理解。
过去凤凰古城是中国文化的净地而现在凤凰古城已经不是单纯的古文化的汇集地了,而是聚集着古今文化与中西文化。
所以通过考察凤凰古城,我们深入地熟悉了中国文化,并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西方文化,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更加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使我们较好地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接纳西方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个人与社会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比较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好地把握与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去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二、考察过程及方法:
总体上本次考察采取实地考察,经过班委与带队老师慎重考虑与前期准备,考察计划如愿以偿。
在班委的认真组织下,班委通过比较分析以集体名义联系到了常德中国旅行社,采用包团的形式进行教学考察。
本次考察开始之前我提前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了解凤凰古城的概况及有名景点,对其进行了观赏,提前做好了相应的考察准备。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全程跟随当地导游,认真听取导游人员的讲解和
介绍,并做好记录,扎住机会拍摄重要的文物和古迹。
另外,还用以求同存异的方法剖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对个人在古城中遇到的某些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考察所见:
1、古城九景:
陈宝箴老宅: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是一个集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为一体的文化载体。
古城博物馆里展示了陈家三兄弟的非凡成就以及凤凰当地的民俗展览。
别样沱江: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
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
虽然我们本次考察是没有参加沱江泛舟的活动,但是我们站在沱江边上看着缓缓流动的江水亦能感受到沱江泛舟的乐趣。
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东门外沙湾,始建于明末清初,规模建筑于乾隆。
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
万寿宫正殿的二楼是中国当代“鬼才”艺术家,凤凰名人黄永玉先生的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展品都是黄永玉先生的捐赠。
东门城楼: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
城门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
1869年先生诞生在这里,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并创办了香山慈幼院。
沈从文故居: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生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小巧院落。
小院中间有个天井,共有10间房,沈从文在这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们到这里主要考察的是,凭吊沈老,发思古之幽情,感悟沈老先生曾经的故事。
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堂:崇德堂始建于1884年,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
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
为上下两层的建筑,将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与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合理划分。
虹桥:虹桥与民族一条街竖横交错,互为辉映,构成了古城市井风俗画面的,便是虹桥风雨楼。
虹桥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
站在虹桥之上我们将沱江沿岸的风光一览无余。
2、山江苗寨:我们主要去了山江苗族博物馆,它坐落在被称为“苗王府”的神秘之地凤凰县山江镇叭咕苗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
档次最高、展品最多的民营苗族博物馆。
里面有九馆两楼一区一场。
展馆以家庭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苗族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把历史的真实性、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民族性和高度艺术性融为一体,向世界展示苗族同胞在数千年岁月演递中,劳作不息,奋斗不绝的发展历史和奇异神秘、绚丽多姿的苗族文化画卷。
3、南方长城:它绝大部分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据相关历史记载,南长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于明朝才竣工。
长城南起贵州省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鹊营,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义,所以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营盘、边关和哨卡。
虽然这些哨卡如今很多都已早毁坏,但仍然还依稀可见碉堡、炮台和边墙。
四、考察感悟:
此次调查采取实地考察方法,这种实地考察的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模式使我们得到了较大进步,而且这些课外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是我们在学校里难以学到的。
在考察中,我不仅多注意观察,与当地人民交谈,还积极思考进行对比,总体上还是很顺利得完成了此次考察的任务。
这次凤凰之行,给我感触最深的要数那里的建筑、服饰、歌舞了。
从这几个方面最能体现中国苗族文化。
下面是我的体会:在建筑上,一进入凤凰城区,给我的感觉有点庄重,全部都是灰色的冷色系,不管最终房子是什么样子,最终屋顶都是那种独具特色
的样式,还有青石板的街道。
如下图左。
木结构吊脚楼是苗族民居的一大特色,在凤凰的考察中,随处可见吊脚楼。
特别是沿沱江两岸的苗族吊脚楼建筑群,连接城墙,鳞次栉比,临江排列,延绵数里,雄伟壮观,如下图右。
在服饰以及头饰上,以银的头饰、服饰以刺绣为主,苗族的服饰独具特色。
湘西凤凰的苗族服饰文化:据调查,湘西苗族服饰不仅款式多样而且穿戴装饰也很讲究,如性别不同服饰不同,由于男女生理和分工上的差别,服饰也各不相同。
男子大多喜缠布帕,女子多用布帕包在头上;年龄不同服饰不同,幼儿时期女子服饰和男孩差不多大多穿青布长服,帽上带有银罗汉、银响铃等,脚上穿绣花鞋。
到青壮年时期,她们的服饰色彩显得比较鲜艳,一般上穿大领右袄衣,下缠细褶裙子,银饰和配饰在这时期最受重视;到老年时期他们的服饰讲究不如从前,穿戴也逐渐素净起来,在刺绣色彩上常用比较暗的色调佩戴的银饰也大大减少;用途不同服饰不同,特别是妇女的服饰分便装和盛装两种。
从现在来看,苗族服饰中常见的以自然物为原型的图案有各种动植物,如牛、鸟、狗、鱼、山水、日月,其范围涉及到飞禽、走兽、游鱼、花卉植物各种生物及山水等自然景物。
并且每一种图案都有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如,在苗族民间宗教观念中,鱼是多产
多子的象征,是生命力的象征,在男装的银带上的诸多银片中,很多都是有鱼纹图案的,女子的银冠、银衣里同样有很多鱼纹式样的饰品,这些都寄托了苗家人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在歌舞上,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号称“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
歌舞诗苗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某些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苗歌有婚嫁、宗教的仪式歌,有情歌,还有关于苗乡匪乱的叙事歌等。
在沱江泛舟时,阿妹在船上对着我们唱歌表示欢迎。
苗族舞蹈形式也丰富多彩,主要有鼓舞和芦笙舞等。
在参观山江苗寨博物馆时,我们观看了当地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跳的竹竿舞、穿板鞋,我想生活在这里应该是充满了乐趣吧。
五、调查总结
此次考察,我们对凤凰古城美景、古城夜景等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考察,我收获甚多,眼见了不少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再联系理论基础,使我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文化,更好的去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加感受到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觉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我还学到了不少社会实践经验,如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尽快适应当地风俗习惯,从行动上尊重本地民族风俗等。
“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待千年”你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