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描写景物_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描写景物作者/ 宋红艳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
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
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
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
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
如: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郭枫《空山鸟语》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
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
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写作技巧)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董滇宁《江南雨巷》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朱自清《绿》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想和想象。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美。
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
如:今天我去访问伤兵。
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
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
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
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
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
[作文训练]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难忘,它或是故乡的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或是异乡的山水、小镇,甚至天空。
或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总有一片倩影投映在你的心湖,让你为之心动,让你魂萦梦牵,念念不忘。
请以“难忘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为记叙文或散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高考作文技巧:考场作文应重视“五有”作者/ 高星云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那么,如何在紧张而短促的时间之内,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本人结合近30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五有”,即有“真”、有“情”、有“理”、有“材”、有“形”,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一、“有真”,即写作文必须写出一个生活中的“真”。
“千学万学教人学真,千做万做教人做人。
”这是教育的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真就必须从说话为文开始。
一个说真话为真文的人,做其他事才会求真务实。
但由于现实中很多老师教的东西偏向为传授知识,很少教人学真,教人做人,这一大误区就很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为文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严重背离了高考作文感情真挚的要求。
感情真挚是考场高分作文的一大显著特征。
因此,考场作文一定要“自然”流露真情,切忌“虚情假意”。
当然,所流露出的真情还应注意积极健康才是。
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叙真事,写“我”所熟悉的人和事,写“我”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思,只有这样给人的感觉才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矫揉造作,为文造情。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学会在叙述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学会在议论之中融入自己的看法,学会在抒情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
如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中写道:“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终于开始抱怨起来。
最后,当那个身影出现在街的对面,我竞没有叫出口,只看着雨滴拍打在他的身上。
他开始穿过来,有些弯着腰,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兴许是为我买的,可心是不愉快的,没有期待和惊喜。
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
年轻时直立的发此时已服服帖帖趴在头顶,有些开始染上霜华。
或许是我长得高挺了,总觉此时的他变得不再高大威武,再也没有儿时痛斥我的那个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迎去。
”在这些貌似平常的叙述中,存有太多的真情实感。
因为真实,让人如见其人,如经其事,如临其境,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有“情”,即写作文必须抒发一个内心中的“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巴金说: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要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情对高考作文来说,是天空中的一汪高远的湛蓝,是深山里一声悦耳的鸟鸣,是河床里一柱喷薄的泉眼。
没有鲜活的感情,再真实的故事也只是苍白,再优美的文字也只是做作,再严谨的结构也只是呆板,再丰富的内容也只是枯燥。
所以,要写好考场作文,就必须呼唤真情还归,用心观察,感受生活,拨动情弦,情动而辞发,让真情充盈作文。
如2010年我校高三月考作文《母亲的裙》(作者:刘晓梦):“几年前,母亲下岗了,几经周折,在同事的介绍下,到一家大商场当营业员,每天从早到晚站十几个小时,每当我问母亲苦不苦时,她总会露出淡淡的微笑,然后轻轻摇头说:‘不苦’,但我总觉得她的笑有几分牵强和憔悴。
渐渐地,我长大了,也终于实现了那些美好的愿望,我的衣柜里也有许多时尚鲜亮的裙,长长短短,款式各异,然而在我穿着这些裙子精神焕发的时候,身边的母亲却早已不穿裙装啦……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母亲那曾经令人羡慕的腿已不复存在了。
如今的母亲每腿上裹满了一条条突兀的有些偏紫的青筋,这些丑陋东西无情攀附在母亲那该完美的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发显得突兀可怕,它们变本加厉地侵蚀着母亲那原本应该完美、光滑的腿部,让那双曾在女儿心中最精致的腿,一点一点地扭曲、变形、消失……”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一类作文,很大原因就在于作者极其准确地表达了对母亲下岗后因在商场售货长时间的站立而导致腿部的曲张的惋惜之情,对母亲因家景困顿而放弃穿裙子却对我有求必应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