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
4) 送气时因炉出钟罩阀落下过早导致炉 底爆炸;
5) 联锁失灵,鼓风机或加压机跳闸,导 致炉底爆炸;
2、
防范措施:
1) 使用自动调节时,流量不宜过小,以防煤气 倒流;
2) 确;
在停送气时要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分工明
3) 定时检查各入孔及水封是否正确;
4) 定期检查各联锁是否正确;
(三)发生炉炉体爆炸事故
煤气站特点 :(一)在整个冷煤气净化工艺中, 底部煤气的处理采用旋风除尘器,强制风冷 器来进行,改变了我国两段炉常用的双竖管、 洗涤塔用水冷却工艺,即节约了生产用水, 又消除了因使用传统工艺带来的酚水量太大 弊端,从而彻底杜绝了国内传统的两段炉对 环境的污染问题。顶部煤气中的大量焦油采 用 37 管电捕器捕集,因其流动性良好,可 直接输送到焦油池储存。
混合煤气采用油洗冷却器冷却,此设备的特 点是,煤气的冷却不与水直接接触,而是管 板式间接冷却,再通过煤气自身冷凝下来的 饱和水(含酚)循环使用洗涤煤气,使煤气 站酚水减至最少量,此少量酚水为正增长, 它的输送储存皆密闭进行。
在整个工艺中,对焦油的捕集采用二级电捕,以 确保在冷煤气净化过程中焦油的含量在 40mg/m3 以下。顶部煤气用 37 管电捕焦,煤 气在其中最大流速为 0.6m /s ,低于《发生炉煤 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中的 61管电 捕青油器,煤气在其中的最大流速为 0.65m /s 低于《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50195-94 ) 中的 0.8m /s 的要求。
1、
事故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钟罩阀堵塞,用火烧钟罩阀引起炉体 爆炸;
2) 联锁失灵,鼓风机或加压机跳闸导致 炉体爆炸;
3) 运行中检修加煤机引起炉体爆炸;
4) 汽包缺水造成炉体水套爆炸;
5) 汽包超压导致水套爆炸; 6) 水套补水过急,流入空气管导致炉体
爆炸; 7) 停气吹扫因水封回阀门不严导致炉体
(2)氧化层: 也称为燃烧层(火层)。从 灰渣中升上来的气化剂中的氧与碳发生剧烈 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它是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主要反 应是:C O2→CO2氧化层的高度一般为所 有燃料块度的3-4倍,一般为200毫米。气 化层的温度一般要小于煤的灰熔点.
(3)还原层: 在氧化层的上面是还原层。 赤热的碳具有很强的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而与 之化合的本领,所以在还原层中,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被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一 层也因此而得名,称为还原层,其主要反应 为:CO C→2CO<BR>H2O C→H2 CO<BR>2H2O C→CO2 2H2
动火工作票; 2).加压机检修后,经吹扫后,才能试车;
(六)贮煤斗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检修加煤机动火引起爆炸; 2).加煤机卡,处理不当引起爆炸; 2、防范措施: 1).动火检修时要做好安全防火措施; 2).处理加煤机卡时,上下应密切配合,
煤阀应开启缓慢;
二、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一)贮煤斗着火事故 1、事故原因: 1).检修贮煤仓时火花落入煤斗; 2).其他火源引入(如烟斗及燃着物); 3).检修输煤带时带入火源;
这样在煤气发生炉中形成了几个区域,一般 我们称为“层”。 按照煤气发生炉内气化 过程进行的程序,可以将发生炉内部分为六 层1)灰渣层;2)氧化层(又称火层);
3)还原层;4)干馏层;5)干燥层;
6)空层;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又统称为反 应层,干馏层和干燥层又统称为煤料准备层。
(1)灰渣层: 煤燃烧后产生灰渣,形成灰 渣层,它在发生炉的最下部,覆盖在炉篦子 之上。其主要作用为: a保护炉篦和风帽, 使它们不被氧化层的高温烧坏; b预热气化 剂,气化剂从炉底进入后,首先经过灰渣层 进行热交换,使灰渣层温度降低,气化剂温 度升高。 c灰渣层还起了布风作用,使进入 的气化剂在炉膛内尽量均匀分布。
3) 在全站停电或停气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操作;
4) 在处理全站事故情况下要统一指挥,互相配 合,分工明确;
5) 加强劳动纪律,严格工作岗位;
二)发生炉炉底爆炸事故
1、
事故原因:
1) 自控煤气炉翻板关闭引起炉爆炸;
2) 送气时因两炉炉出压力过大引起炉底 爆炸;
3) 炉底入孔未封严引起炉爆炸;
(四)电捕焦操作事故
1、
事故原因:
1) 检修动火引起电捕焦爆炸;
2)
未吹扫或吹扫不彻底,动火检修引起电捕
焦爆炸;
3)
送气时未经吹扫或吹扫不彻底,电捕焦送
电造成爆炸;
4) 送入不合格煤气造成电捕焦爆炸;
5) 炸;
因联锁失灵,鼓风机跳闸,造成电捕焦爆
2、
防范措施、
1) 在煤气管道内动火,要先吹扫,并办理动火 工作票;
3) .全站停电引起空气管道爆炸: a.全站停电处理不当 b.全站停电误操作 c.全站停电未处理; 4) .全站停气时未拉开钟罩阀引起空气总管爆
炸; 5) .鼓风机、加压机停车未停加煤机引起爆炸;
2、
防范措施:
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事故判断能力和 事故处理水平;
2) 鼓风机、加压机或“双停车”时,要维持正 压操作;
2、防范措施: 1).检修动火或其他工作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杜绝火花落入煤斗; 2).输煤带内禁止吸烟; 3).提高人员素质,增强防火意识;
(二)室外净化区域着火事故
1、事故原因: 1).发生炉出口放散管经雷击着火; 2).旋风除尘器动火引起着火; 3).电捕焦送电未吹扫引起火灾; 4).焦油池着火引起火灾; 5).检修净化设备引起火灾; 6).电缆沟着火引起火灾; 7).其他外来火源引入导致火灾;
(四)厂区管网设备事故
1、 1)
停气; 2) 3) 2、 1) 2)
事故原因: 煤气管道防爆破自然破裂造成全厂
煤气管道下坠引起焊缝开裂; 翻斗车作业撞裂煤气管道;
防范措施: 定期对管道防爆破进行检查; 煤气管道的托架要坚固;
山西省吕梁市“5·17”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
2012年5月17日6时30分左右,吕梁市恒原耐材有限公司 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三、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一)主厂房中毒事故 1、事故原因: 1).煤气管道泄露,未及时发现; 2).误操作导致煤气管道破裂; 3).钟罩阀水封破坏; 4).检修炉未按操作规程进行;
2、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严守岗
位; 2).及时检查各水封正常; 3).佩带好防护用品,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干馏层: 就是把煤中的挥发份,焦油 等物质经过加热后所产生的CmHm化合物 分离出来,然后再进入还原进行化学反应,其 高度为200厚
(5)干燥层: 干燥层位于干馏层上面,也 即是燃料的面层,主要是把煤中的水发蒸发 即可
(6)空层: 空层即燃料层上部,炉体内的 自由区,其主要作用是汇集煤气。然后出去 2CO→CO2 C以及2H2O CO→CO2 H2
从上面六层简单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煤气发 生炉内进行的气化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既有 气化反应,也有干馏和干燥过程。而且在实 际生产的发生炉中,分层也不是很严格的, 相邻两层往往是相互交错的,各层的温度也 是逐步过渡的,很难具体划分,各层中气体 成份的变化就更加复杂了,即使在专门的研 究中,看法也是分歧的.
2) 要保证灰盘内有充足的密封水;
3) 根据炉内层次适当除灰;
(三)鼓风机、加压机轴承损坏事故
1、
事故原因:
1) 风机大修后中心不对导致轴承损坏;
2) 风机轴承振动导致轴承损坏;
3) 轴承缺油导致轴承损坏;
2、
防范措施:
1) 风机大修后要复查中心正确;
2) 定期给轴承加油;
3) 定时巡检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切换
二、事故经过
据初步了解,2012年5月16日,该企业负责人从临县招募 一批农民工开始生产准备,于16日11时左右点火,3号窑 开始生产。5月17日事发时,现场作业人员共11人,其中: 3人在煤气发生炉水套顶板操作台作业,1人在地面加煤 (4人均为16日招募的农民工,企业用工花名册未予登记, 参加过煤气作业培训人员均不在作业现场);其余作业人 员从事现场杂务,距煤气发生炉距离较远。6时30分左右, 该厂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导致3人死亡(操作台作业人 员)、1人受伤(地面加煤作业)。
(二)输煤通廊和贮煤斗区域中毒 1、事故原因: 1).单人进入贮煤斗工作时发生中毒; 2).不慎掉入贮煤斗中毒; 3).在输煤通道或厂房附近休息发生中毒;
2、防范措施: 1).进入贮煤斗工作时,要有专人监护; 2).进入贮煤斗工作时,要将煤气吹扫彻底; 3).严禁在煤气通道或附近休息;
措施; 3) 所有人员禁止在设备附近休息; 4) 工作时要戴好防护用品,以防中毒; 5)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四设备事故原因
(一)水套烧坏事故
1、
事故原因;
1) 因长期使用自来水,导致水套结垢;
2) 软化水中断,未及时发现;
3) 水位计失灵造成假水位;
2、
防范措施:
1) 若长期使用自来水,要定期排垢;
爆炸; 8) 热备炉检修造成炉体爆炸; 9) 热备炉启动操作失误造成炉挑剔爆炸;
2、
防范措施:
1) 处理钟罩阀堵塞时,要用蒸汽吹或用其他工 具捅、掏、不能用火烧;
2) 运行中对设备进行检修时要做防护措施,动 火要办理动火工作票;
3) 汽包缺水时应先对气包进行“叫水”;
4) 定期检查气包安全阀压力表是否正常;
2) 在送气之前要对电捕焦进行充分吹扫;
3)
送气时要化验煤气合格,氧气含量不超过
0.8%;
4) 要定期检查鼓风机和加压机的联动试验;
(五)加压机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加压机检修动火,措施不当,引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