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新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新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本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Mg-24Ca-40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 CuSO4·5H2OB. FeSO4·7H2OC. KAl(SO4)2·12H2OD. Fe2(SO4)3·9H2O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悉中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C.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D.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4.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 种B. 8 种C. 9 种D. 10 种5.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迀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5.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 NaHCO 3、Al(OH)3B. AgCl 、NHCO 3C. Na 2SO 3、BaCO 3D. Na2CO 3、CuSO 4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8.下表是25℃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相同浓度①CH 3COONH 4 ②NH 4HCO 3 ③(NH 4)2CO 3溶液中, c(NH 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B.向饱和氯水中滴加NaOH 溶液至溶液刚好为中性时,c(Na +)=2c(ClO -)+ c(HClO) C. AgCl 易溶于氨水难溶于水,所以AgCl 在氨水中的Ksp 大于水中的KspD.向浓度均为1x10-3mol.L -1的KCl 和K 2CrO 4混合液中滴加1x10-3mol.L -1的AgNO 3溶液,CrO 42-先形成沉淀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CH 3)2CHCH(CH 2CH 3)(CH 2CH 2CH 3)的命名为:2-甲基-3-丙基戊烧B.已知C-C 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分子中至少有7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C.肌醇与葡萄糖 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 6H 12O 6 ,满足Cm(H 2O)m , 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D. OH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 C 9H 606Na 410.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0(g)C02(g)+N2(g),平衡时c (NO)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 ,则此时v 正> v 逆B.若该反应在T 1、T 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 、K 2,则 K 1<K 2C.若状态B 、C 、D 的压强分别为P B 、P C 、P D ,贝1J P C =P D >P BD.该反应的△H>011.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K +、NH 4+、Fe 2+、AL 3+、CL -、SO 42-、CO 32-、ALO 2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 ·L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 3+、CL-B.滤液X 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 4+、Fe 2+ 、Ba 2+C.无法确定沉淀C 的成分D.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 4+、Fe 2+、CL -、SO 42-1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装置,研究常温下,向1L0.1mol/L H 2A 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 溶液时的pH 变化情况,并绘制出溶液中含A 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H=4.0时,图中n(HA)约为 0.0091molB.该实验应将左边的酸式滴定管换成右边碱式滴定管并加酚酞作指示剂C,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 与Na2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D. 0.1mol/LNaHA 溶液中存在 c(A 2-)+c(HA -)+c(H 2A) = 0.1mol/L13.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与Y 同族,Z 与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 X<ZB.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0.1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CH3COOH)g(H+)减小B.将CH 3COONa 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c(OH c(CH3COOH))COO c(CH --3 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Br )c(CL --D.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溶液中不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5题~第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

第20题~第22题为选考题,考生只选择一题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47分)15.(9分)已知A 、B 、C 、D 、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A 与C ,B 与D 同主族。

A 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 2B 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请回答:(1)D 的单质能跟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含D 元素的两种常见正盐,这两种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验证E 2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让A2在集满E2的集气瓶中燃烧,其现象是。

②如图,将甲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未直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量筒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等。

该反应产物一共有种。

(3)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C 2DB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C +和DB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①正极区溶液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该法在处理废水时左侧出口可以得到得产品为 。

③ab 为 (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4)用铂作电极电解1L 含有0.4mol/LCuDB 4和0.2mol/LCE 的混合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了0.3 molCu ,则在另一电极上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16.(10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 3+(蓝紫色)、Cr(OH)4- (绿色)、 Cr 2072- (橙红色)、Cr042-(黄色)等形式存在。

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某铬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 3CrO 8,其结构如图所示,则Cr 的化合价为 ,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 。

(2)Cr 3+与Al 3+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r(OH)3的电离方程式 。

(3) CrO 2-和Cr 2O 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 初始浓度为1.0mol• 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Cr 2O 72-)随 c(H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②温度升高,溶液中CrO 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4 )目前处理酸性Cr 2O 72-废水多采用铁氧磁体法。

该法是向废水中加入 FeSO 4•7H 2O 将Cr 2O 72-还原成Cr 3+,调节pH ,Fe 、Cr 转化成相当于4)2(ⅢⅢⅡ][O Cr FeFe x x (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价态)的沉淀。

处理1mol Cr 2O 72-,需加入1molFeSO 4•7H 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0.5, a=8B.x=0.5, a=10C.x=1.5, a=8D.x=1.5, a=10(5) +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 3将废液中的Cr 2O 72-还原成Cr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9分)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探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1)提出假设:猜测1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

猜测2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 3 。

猜测 3:白色不溶物可能为碱式碳酸镁[yMg(0H)2•xMgC03] (2)定性实验:④实验Ⅲ中洗涤的操作方法是 .(3)定量实验: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14.2 g ,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如下装置中。

实验后装置A 增重1.8g ,装置B 增重4.4 g 。

①装置C 的作用是 ;若移除装置C 会导致x/y 的值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②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8分)以娃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 2O 5)是接触法生成硫酸的催化剂。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 2O 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