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6-19;修订日期:2015-07-23作者简介:吴玉韶(1962- ,福建三明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老龄工作等;王莉莉(1980- ,河南鲁山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老龄服务、老龄政策。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课题组作者:吴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罗晓晖、魏彦彦、柴宇阳、翟德华、刘吉。
·老龄经济·摘要:立足于厘清我国养老机构的概念、分类及地位作用,梳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加快养老机构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相关依据。
关键词:养老机构;发展;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98 (2015 08 - 0013 - 1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The Chinese Pension Institu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WU Yushao, WANG Lili, KONG Wei, DONG Pengtao, YANG Xiaoqi, et al.(China Research Center on Aging, Beijing 100011,ChinaAbstract :The report sorts out the concepts, classification and status of pension institution,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e main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institution of China. The report provides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and related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institution including social pension institutions.Key words :pension institu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吴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等*老龄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 on Aging 第3卷第8期2015年8月Vol.3, No.8August 2015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迅速。
老龄科学研究 2015年第8期截至2014年,已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
我国在发展养老机构的过程中,不断引入市场机制,强调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责任,逐步打破政府垄断社会福利的局面,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中来,丰富了养老机构的类型。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养老机构发展时间短、缺乏经验、研究不深等原因,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梳理与分析。
本报告立足于厘清我国养老机构的概念、分类及地位作用,梳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加快养老机构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相关依据。
一、养老机构的概念、属性及分类(一养老机构的概念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养老机构概念有不同表述。
本报告认为: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组织,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这一概念主要明确了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养老机构的本质属性是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为了特定的目标,根据特定的规则,协同开展行动而形成的老年人服务组织。
第二,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广义的老年人群体,但服务对象的主体是靠自己或家人在家庭中难以获得照料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第三,在服务功能方面,养老机构首先应为老年人提供住宿场所,这是养老机构区别于不提供住宿场所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等其他服务机构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养老机构应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基于老年人各种需求的多样化服务。
(二养老机构服务的属性本报告认为:养老机构服务从本质属性看,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
养老机构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养老机构发展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的特点,需要政府将其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和产业给予扶持。
本报告认为:养老机构服务由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部分共同构成。
其中,纯公共物品由政府购买,由市场或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对象应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有特殊困难的自理老年人,如“三无”“五保”老年人等;准公共物品由政府补贴购买或老年人自主购买,由市场或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对象为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是经济支付能力较强的老年人。
(三养老机构的类型划分本报告认为:应建立基于服务对象分类的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在对身体状况进行评吴玉韶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估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的类别来对养老机构进行类型划分。
这将有利于政府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估、分类补贴以及分类监管,有利于养老机构进行分类配置设施、分类服务、分类收费,有利于老年人按需选择服务。
基于服务对象的类别,养老机构应划分为三类:自理型养老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养护型养老机构。
自理型养老机构——以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主要提供辅助性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服务。
助养型养老机构——以健康状况较差的半失能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服务。
同自理型养老机构相比,助养型养老机构中生活照料服务的比重更高,且增加了康复护理服务。
养护型养老机构——以健康状况差的失能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临终关怀等服务。
同助养型养老机构相比,二者均提供较为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但养护型养老机构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级别和比重更高,且增加了临终关怀服务。
二、养老机构的定位、作用及发展趋势(一养老机构的定位本报告认为,应科学对待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养老机构的定位主要是:1.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机构养老作为为老年人集中提供服务的机构,代表着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水平。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机构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2.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平台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有严格的准入门槛,有专业化的设施和设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有规范的服务流程、严格的监管等,特别是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方面,养老机构更是有着其他社会化养老服务载体难以比拟的专业化优势,这是社会发展和老年人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对养老机构提出的必然要求。
3.照护服务连续体的重要环节所谓照护服务连续体是指在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的连续过程中,为了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专业化服务的组合。
随着照护服务连续体不断向末端延伸,其照护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养老机构作为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照护服务连续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着重为连续体上的末端老年群体提供服务。
(二养老机构的作用1.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需求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一部分,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老龄科学研究 2015年第8期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都有着与其他老年群体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特定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需要依靠专业的养老机构来提供服务。
2.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机构服务和居家服务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首先,养老机构可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辐射服务,弥补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其次,养老机构也可以通过培训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再次,一些小型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也可以直接建在社区或周边,直接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载体。
3.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机构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老年人群对机构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这将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1.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主体只有市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老年人的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并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养老服务。
目前养老机构的双轨制发展环境明显不利于其健康发展,要大力发展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同时改革目前的公办养老机构。
未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的主体,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2.机构养老服务将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不断下降。
这导致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服务需求内容丰富;二是服务需求在专业化方面不断递进;三是服务需求更加注重就近、便捷,更加注重服务的可获性和可及性。
相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机构服务,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特点的是在熟悉的社区获得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未来,随着我国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养老服务网络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3.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态势从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国际养老机构发展趋势看,“就地养老”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养老机构郊区化态势,使得老年人脱离原有生活圈,甚至割裂了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致使养老机构原本的隔离化特征更趋突出。
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无论是从经营管理和专业化角度,还是从老年人宜居舒适度角度而言,养老机构规模都不是越大越好,床位也不是越多越好,较理想的养老机构规模应在300张床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