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PDPC法----多做几手准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简易图表----直观反映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
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可用于非数字资料分析◆灵活的格式--------不合格品项目调查--------缺陷位置调查--------质量分布调查1.2.3.确定资料的分析方法。
4.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使用,目的是检查表格涉及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
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
调查表应用注意一下问题--------记录不要遗漏--------表格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结果--------表中分层要清晰,便于分析。
示例: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排列图(帕累托图)------一目了然、抓住关键少数是按分类项目收集不合格品、缺陷、故障等质量改进项目的数据,然后依据出现频数大小排列,并标明累计和的一种图表。
因此收集数据时的分类至关重要。
◆分类项目举例:★按结果分类:不合格品或缺陷项目、位置等。
★按原因分类:材料、机械、作业者等。
◆排列图的作用:--------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队问题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的少数。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常用于QC小组活动中选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效果检查等。
◆排列图的绘制横-----项目★两个直角坐标左----频数纵右----累计频率(%)------左面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等于所有项目量值的总和;右面纵坐标是百分比的坐标,其高度和左面的量值总和等高,并按0~100%标定。
------以频次高低从左至右排列的柱形,宽度一致。
------“其他”频数较小的次要项目“总和”排在最后。
◆制作排列图的程序1.2.、3.4.累计百分数5.端6.画纵坐标。
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
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从0到100%进行标定7.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影响大小8.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9.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 ◆应用排列图应注意一下问题★找出关键的少数,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着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排列图的目的是抓关键的少数,通常有个原则,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也叫主要因素。
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叫次要因素,在90%~100%间的为是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
★取样量至少50个数据。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长,通常都把排在最末尾的频数很小的一些项目加起来作为“其他”项,因此“其他”项通常排在最后。
★排列图项目一般应多于3项,分类项目在5—8项最适宜。
当项目较少(少于3项以下)时可用饼分图、柱状图等简易图表表示。
示例:根据“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制作排列图------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是由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所创造,因此也称石川图。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果图是针对特性(结果)整理出相关原因(要因)的工具★制作因果图时,要汇集大家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技术已被证实有效)来追查产生问题的原因。
★客观分析,只要对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原因都要纳入。
◆因果图的作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积累知识和经验 ◆因果图的应用步骤★分析到3-5 ★画图前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 说明:因果图由箭条和短语组成 主箭条右侧短语表示结果(明确问题)对应主箭条的箭条为“原因类别线”,分析生产和服务现场的质量问题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来分析 指向原因类别线的箭条为“第一层原因”指向第一层原因线的箭条为“第二层原因”以下类推,一般不超过4层方框框住的短语为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上选择,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为什么是要因★作图时,你要:------主干线画粗些;------主要类别(人、机、料、法、环、测)相互独立;------重要原因突出标识;------分枝画整齐些;------最末端的骨刺不再是现象,而是工作中的不良一面。
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原因描述不能用逗号、顿号隔开,要注意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加以确认。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关联图-----理顺关系、按逻辑关系连接关联问题关联图它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有何特点------明晰复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了解单一或多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逻辑性------搞清原因之间又关联◆关联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
◆关联图的应用步骤◆关联图的分类★多目的型(两个以上目的)★★★◆关联图做法★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提出改善对策;◆关联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语言表达准确才利于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各种因素相互缠绕,辨别逻辑关系要慎重★末端因素是可采取措施的,箭头只出不进★箭头方向:原因结果,手段目的★要因应标明,结论需经现场验证关联图示例:XX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
以“报表作业时间长”为题目。
树图(系统图)------层层分解,寻求最适当的手段树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图。
◆树图的特点★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容易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树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
『树图是目的与手段的对决』★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目的,将解决的“手段”逐级展开,分析到多层。
★“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顺序”和“逻辑”关系。
★需要专业技术、经验与诀窍,更需要创新思维。
◆树图类型★结构因素展开型(上一级手段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子要素★方法展开型(宝塔型树图)主题主要类别组成要素子要素树图应用步骤树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明确使用的基本目的:----方法、目标、项目展开----寻找原因----逐级展开到可采取对策----反向确认逻辑性可以验证展开是否准确----用于因果分析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树图中的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5M1E出发,而是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去选取。
分层法------特征识别、个个击破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把问题对象总体按特性分组)◆有何特点由现象、数据、资料杂乱无章、到分类层次清晰,反映真相。
◆步骤◆怎么分层呢?可根据实际问题发生的生产现场、过程进行层别,目的就是聚焦问题点,查到可能的原因。
通常分:★时间的层别.如班次、时间段★作业员的层别.如,老师傅、学徒工★机械、设备层别.如,加工中心、普通机床★作业条件的层别.如,环境条件、照明条件★不同供应商原料的层别.如,一个零部件的多家供方★地区的层别等.如,南方、北方,内地、沿海◆分层法示例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
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
于是收集数据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表一泄漏调查表(人员分类)表二泄漏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分层法应用注意的问题★分层在两层以上才有意义。
★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别要大,同一层次内的差异幅度要小。
★分层到底,才能池底之真面目。
★分层法常常“孤掌难鸣”要与其他方法联手才能效果显著:--------分层排列图--------分层直方图--------分层控制图--------分层调查表亲和图(A型图解,是KJ的一种类型)------认祖归宗,教你分门别类亲和图是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他们之间相互亲近程度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
亲和图常用于归纳、整理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各种意见、观点和想法等语言资料,在QC小组活动中可以经常用到。
◆亲和图有何特点★亲和图法是整理处于混沌的事实,找出问题所在的方法。
将零乱的语言文字资料,利用其间的相互亲和性进行整理、归纳,明确问题的本质,获得创新想法。
★语言文字资料不加入主管推论与评判,正确反映事实,按内容的相似予以整理。
★亲和图常用于小组活动中选题、现状调查。
★团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亲和图的应用步骤亲近的分类做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没有任何亲和性的单放亲和图应用示例:某公司老是发生交期不准事件,屡次受到外部顾客的抱怨。
请利用亲和图法寻找原因出自何处?交期不准◆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
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标识数据的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以便推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直方图的作用★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从直方图所示的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数据至少50个以上。
一般的对于数据个数多少,称为样品大小,,用n表示。
2、整理数据将数据整理,并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3、决定组数分组的组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太多或太少组皆会使直方图失真。
A、分组组数依数据之样本大小n决定B、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R),用2,5,10等相关数值除之。
数据分组参照表:全距(R)=最大数(Max)--(最小数)Min组数(K)=R/2,5,104、.决定组距组距h可由全距R除以组数k来决定,如下式。
组距(h)=全距(R)/组数(k),一般取h值为量测单位之整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