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用药选择
妊娠期药物使用-抗抑郁药物
• 绝大多数为C级,安非他酮和马普替林为B级,而米帕明、去甲替 林和帕罗西汀为D级。 • 还没有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如果在预产期使用 可能会致新生儿撤药反应。 • SSRIs可能相对安全,特别是氟西汀与西酞普兰,但也有长期使用 SSRIs出现新生儿撤药综合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报告。 • 米氮平、曲唑酮、文拉法辛相关资料不多,尚未发现这些药物有 明显致畸作用。
哺乳期抗精神病药物选用
常用药物 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奥氮平 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
锂盐、喹硫平、齐拉西酮
• 美国妇产科协会将精神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分为:
安全度 L2 L3
L4
• L1=最安全用。
妊娠期药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 除氯氮平为B级外,其他均为C级。
• 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由于其较少的抗胆碱作用、抗组胺作用、 低血压作用,在妊娠期使用相对安全。
• 没有证据说明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的致畸作用。但在出 生前使用,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较短时间的锥体外系反应。为避免 此效应,不推荐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 对于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 平、齐拉西酮等,致畸作用与对新生儿的影响所知甚少,认为相 对安全。
妊娠期药物使用-抗焦虑药
•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艾司唑仑、氟西泮、三唑仑、夸西泮、羟基 西泮为X级,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 泮、咪达唑仑为D级;非BZD抗焦虑药如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 克隆为C级,仅丁螺环酮为B级。 • 苯二氮卓类药物能透过胎盘屏障及通过乳汁分泌,在孕期如长期、 较大剂量服用可导致新生儿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震颤、烦 躁不安、过度活动及肌张力增高等,孕晚期使用可致胎儿心搏异 常,出生后新生儿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吸允困难,肌肉松弛并 伴窒息等症状。
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
• 如果患者在妊娠期坚持使用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应该在 妊娠期前20周监测孕妇的甲胎蛋白以筛查神经管缺陷。如果发现 甲胎蛋白异常,应该进行羊膜穿刺术和B超,进一步发现畸形。 • 对于心脏畸形监测,可以在怀孕期16-18周做B超检查。 • 如妊娠前和妊娠头3月一直服叶酸(4-5mg/d),者神经管致畸率 较低。 • 多数专家推荐:服卡马西平的妇女在妊娠最后一月应口服维生素 K 20mg/d。
妊娠期药物使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对孕期用药作了分级: • A级:对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 • B级:尚无证据证明对人类有不良反应; • C级:不能排除存在不良反应; • D级:已有证据证明有不良影响; • X级:妊娠期禁用。
妊娠期药物使用-心境稳定剂
• 在前三个月的妊娠期间使用锂盐(D类)、丙戊酸盐(D类)或卡 马西平(D类)有较高出生缺陷。 • 锂盐使用所致Ebstein畸形、心血管缺陷危险率为1-2‰,是正常 人群的10-20倍。 • 妊娠期的前三个月持续使用卡马西平胎儿的神经管缺陷率为1%, 丙戊酸盐为3%-5%。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盐使用还与头面部畸形、 肢体畸形、心脏缺陷有关。 • 既往认为拉莫三嗪(C类)致畸可能性较低,但最近FDA发布警告, 妊娠期前三个月服用拉莫三嗪可能与腭裂、唇裂有关。 • 托吡脂(C类),奥卡西平(C类),对于加巴喷丁或其他抗惊厥 药物的致畸作用,尚无资料。
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用药选择
妊娠期药物使用问题
美国FDA尚未正式批准任何一种精神药物可以用于孕期和哺乳期, 没有任何一种精神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在原则上 不主张在孕期使用精神药物。但可以给患者及其家属以风险-效益 分析,包括评价疾病对母亲、胎儿和家庭的潜在影响,帮助患者及 其家属权衡利弊得失而定夺。鉴此在孕期使用精神药物必须谨慎, 应考虑以下几点:
妊娠期药物使用问题
•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精神障碍恶化对胎儿发育有影响,但产 前应激、抑郁、焦虑与新生儿的各种发育异常有关。 • 孕妇在躁狂状态下,饮酒、吸烟,甚至吸毒的危险性增加,同样 对胎儿影响较大。 • 在一项前瞻性89例双相障碍孕妇随访研究中,至少复发一次的危 险性为71%。停用锂盐/丙戊酸盐治疗的患者的复发率是不停药的 两倍,而且停药后很快复发。与缓慢停药相比,突然停药复发时 间缩短11倍,47%的复发发生在妊娠的前三个月。
哺乳期药物使用
• 所有的药物都能不同程度通过乳汁分泌。在哺乳期是否继续服药 同样需要权衡利弊得失。 • 锂盐在乳汁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40%,故而不推荐哺乳期使用。 • 如果患者服药拉莫三嗪期间哺乳,其婴儿血液浓度可达到母亲血 浓度的20%,因而也不推荐使用。 • 卡马西平、丙戊酸的数据不多,一般认为相对安全。 • 使用苯二氮卓类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 几乎没有报告其他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对接受哺乳婴儿的影响。但是,这些药物在乳汁中存在,可能会 影响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 尽可能在早孕期不用药物,以避开致畸的敏感期; • 致畸效应与药物的剂量和合并用药相关,故尽可能单一用药,并使用最低有 效剂量; • 根据美国FDA对药物的分级,尽可能使用风险程度低、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 服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访,加强血药浓度和对胎儿的监测; • 在孕后期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以避免新生儿出现撤药综合征或戒断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