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专题复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

高考专题复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综合训练题(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镁粉25.2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镁粉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镁粉的实际质量是
A.25.2g B.24.8g C.24.2g D.25.8g
2.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3.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4.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
C.稀盐酸D.稀硝酸
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6.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
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
10.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计2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
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D.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1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
13.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5.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②试管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三、实验题:(50分)
16.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应放在瓶中,取用时块状固体用取,粉末状固体用取。

液体药品应放在瓶中,对于见光容易分解的溶液应放在色的瓶中。

17.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

18.对固体物质进行溶解时,一般在或中进行,加速溶解的主要方法有、、等。

19.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常用的方法,如;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显著的物质,通常先将溶液蒸发浓缩后,再用的方法,如。

20.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步骤来获取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①将混合物加热,②将固体残留物加水溶液,并在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③在所得悬浊液中加入Na2CO3,过滤,④在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后,加热煮沸。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⑴步骤①可选择或仪器。

⑵步骤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⑶进行步骤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

⑷步骤③的目的是,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⑸步聚④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D 4.B 5.C 6.C 7.A 8.A 9.A 10.C
二、
11.D 12.CD 13.AC 14.AD 15.C
三、
16. 广口、镊子、药匙、细口、棕
17. ⑴蒸馏方法⑵以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18.试管、烧杯;搅拌、加热、振荡
19.结晶、蒸发结晶、NaCl、降温结晶、KNO3。

20.⑴蒸发皿、坩埚,⑵改用硝酸钡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⑶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⑷除去过量的Ba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⑸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