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浅析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加大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为了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控制并逐步缩小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成为当前的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差距持续加大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予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解决中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予以帮助。
关键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加大;现状;原因;后果;对策一、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持续加大不断刺激着国民们日渐敏感的神经。
凤凰网有关报道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20%群体与收入最低的20%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78年的6.3倍上升到当前的22倍。
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1年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人均收入已经相差55倍。
与此同时,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的事实更是深受网友热议。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我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兴盛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成为严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引起了从社会公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描述收入差距加大的程度,在此引入“基尼系数”这一概念。
“基尼系数”指的是在居民的所有收入中,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一部分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在0~100%之间取值。
联合国规定:基尼系数在0.2以下的表示收入十分平均;0.2~0.3为比较平均;0.3~0.4为相对合理;超过0.4为警戒状态;0.4~0.5的表示收入差距相对较大,0.5以上的为差距很大,超过0.6的已经进入危险状态。
我们再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尼系数所发生的变化:1978~1984年,改革刚刚起步,到1984年基尼系数达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只有0.24;1985~1994年,改革逐步推进,到1994年第一次突破了0.4,到达0.4008;1995~1999年,改革渐渐深入,农业发展大大加快,基尼系数最小时达到0.3706,到1999年增长到0.3892;2000~2005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放慢,2000年刚开始时基尼系数再次超过0.4,变为0.45;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65;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50左右。
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20%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收入最低的20%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在中国是10.7,而在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纵览整个世界,从各国的数据看,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对较大,进入了危险状态,基本上与非洲、南美洲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相当。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31次季度报告会上谈到,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上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6500美元,但收入差距的情形仍跟南美洲、拉丁美洲国家差不多,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将可能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二、如何看待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比例逐年减少,但是基尼系数连续多年持续增加,社会贫富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理应引起全社会和政府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那些认为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正常现象并主张任其发展的说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毋庸置疑,适当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适度的收入差距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劳动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诚实劳动、先进知识和创新能力获得的较高收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整个社会的整体福利,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国民因此形成的合理收入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过高的社会收入差距,尤其是当这种过高的收入差距是因为非合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紊乱和资源配置的失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首先,它会使社会成员产生很大的的不公平感,成为诱发犯罪的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它诱导社会成员进行更多的非生产性努力,政府也将被迫将更多的资源用在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方面;再次,财富的过度集中明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有序增长和经济活力的竞相迸发;最后,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会削弱整个社会的购买能力,影响经济消费结构,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内造成社会总体的消费能力不足。
当前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行业与部门差异所造成的收入差距。
政府在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片面的收入差距调整,必须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中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呈持续加大趋势的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发现导致这种社会现况的深层原因,就不可能提出和采取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措施。
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区差距、城乡间差距、行业与企业间差距、高管和普通职工差距。
近年来这四种类型的收入差距都在持续加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收入差距突出地表现为地区差距,社会收入差距中的地区差距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种类的收入差距。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可能接近甚至超过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
另外,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可以解释基尼系数增加的很大一部分。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此外,行政垄断成为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重要原因,就业机会不均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
从整个社会的初次分配来看,我国的社会收入差距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并不怎么明显,基尼系数甚至低于部分发达国家。
从初次分配后的社会收入差距来看,目前中国0.47 左右的基尼系数只稍高于日本(0.44)、英国(0.46)、澳大利亚(0.46)和美国(0.46)等国,与法国、捷克、新西兰、比利时等国处于同一水平,甚至大大低于德国(0.51)、波兰(0.57)、葡萄牙(0.54)、意大利(0.56)等国。
虽然在初次分配之后世界各国社会收入差距的程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差别,但是在经过再分配后,收入差距的状况则大不相同。
经过再分配调整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大大缩小,而我国收入差距状况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而对于我国,由于普遍缺乏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机制,再分配后的收入差距和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社会收入差距的变化并不大。
有研究表明,综合考虑住房、地区生活成本、社会保障等因素后,我国的基尼系数有可能在0.48~0.49,社会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之所以不断拉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再分配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另外,造成中国社会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或者说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其他影响因素是: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中,私有制企业的比例逐渐加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部分公有制企业,是导致中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经济根源,以政府职能和权力左右收入分配的趋势越发严重的状况是造成社会收入差距持续加大的政治根源。
四、社会收入差距加大能导致什么后果虽然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由于差距过大所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常常体现在社会领域。
一方面,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会造成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下降,影响投资需求的形成,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总需求。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加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国民总体的购买力,导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因为购买力的缺乏而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因为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不足,所以高收入群体的资本无法正常转化为投资,长此以往将有碍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影响经济增长潜的发挥力,最终会导致富人越发富裕,穷人更加贫穷,加大贫富差距,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
另一方面,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社会冲突,妨碍经济的正常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的学者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和社会刑事诉讼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同时收入差距状况与地区暴力等级显著相关,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的暴力程度远远高于相对公平的地区,可见社会收入差距过大还有可能增加社会动荡方面的因素。
五、如何缓解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全面治理。
解决中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哪一项具体措施就可以做到的,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防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举措,同时,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公平、和谐的城乡关系,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逐步缩小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要解决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关键是要调整区域结构,促进中西部经济增长,除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之外,加快推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建设;还要斩断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过密联系,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果能够做到公正公平,行政部门的权力如果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将有助于减小企业间的收入差距;另外,急需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障人们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问题,保障人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统筹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进一步缓解和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是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根本性措施。
同时,政府决策层和职能部门必须正视中国社会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状和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客观事实,并要下定决心、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政策措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正确认识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加大对政府腐败现象尤其是官商勾结现象的打击力度。
结束语改变中国社会现阶段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逐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