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滑块--木板模型【技巧点拨】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无论物体的运动情景如何复杂,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因题目所给的情境中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对点题组】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 .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 =kt ,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 ,B 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 运动的vt 图象的是( )2.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F =8 N 的水平推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 0=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 =10 m/s 2.求:(1)放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高考题组】3.(2014·江苏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4.(2013·全国新课标Ⅱ)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5.(2013·江苏卷)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 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 =0. 5 kg,m 2 =0. 1 kg,μ=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 1 m,取g =10 m/ s 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 002 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6.(2013·上海卷)如图,质量为M 、长为L 、高为h 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 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
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
7.(2011·课标全国卷)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8.(2011·上海卷)如图,质量2m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 =20m 。
用大小为30N ,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02t s =拉至B 处。
(已知cos370.8︒=,sin370.6︒=。
取210/g m s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30N ,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
答案精析【对点题组】1.【答案】B【解析】在A ,B 相对滑动前,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F m =2kt m,故A ,B 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向上弯曲的曲线;A 相对B 刚好要滑动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m,由于2kt m =f F m ,故t =2f F k;在A 相对B 滑动后,B 的加速度a =f F m为一恒量,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向上的直线,故B 正确.2.【答案】 (1)2 m/s 2 0.5 m/s 2 (2)1 s (3)2.1 m 【解析】(1)小物块的加速度a m =μg =2 m/s 2, 小车的加速度a M =F mgMμ-=0.5 m/s 2. (2)由a m t =v 0+a M t ,解得:t =1 s.(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1 s 内,小物块的位移 s 1=12a m t 2=1 m , 1 s 末小物块的速度v =a m t =2 m/s在接下来的0.5 s 内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 =FM m+=0.8m/s 2,这0.5 s 内小物块的位移s 2=vt 1+2112at =1.1 m , 小物块1.5 s 内通过的总位移s =s 1+s 2=2.1 m.【高考题组】3.【答案】BCD【解析】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4.【答案】(1)0.20 0.30 (2)s =1.125m【解析】(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t 1=0.5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
设t =0到t =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①② 式中v 0=5m/s ,v 1=1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 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 1 ③ (μ1+2μ2)mg=ma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μ1=0.20 ⑤ μ2=0.30 ⑥(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
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和2a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a '= ⑦ 222mg f ma μ'-=⑧假设f<μ1mg ,则12a a ''=。
由⑤⑥⑦⑧式得f =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μ1mg ⑨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11a a '=;物块的t -v 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 ⑩s 21 ⑾物块相对于木板位移的大小为s=s 2- s 1 ⑿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⑾⑿解得:s =1.125m 。
5.【答案】(1)g m m f )2(21+=μ (2)g m m F )(221+μ> (3)22.4N.【解析】(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 11f m g μ= ,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212()f m m gμ=+12f f f =+解得12(2)f m m g μ=+(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1a ,纸板的加速度为2a ,则111f m a = 1222F f f m a --= 发生相对运动21a a >解得122()F m m g μ>+ (3由题意知 代入数据得 22.4F N = 6h μ【解析】小球下落前滑块的加速度11()f M m ga M Mμ+==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到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速度v ==小球落地时间t =小球落下后,滑块的加速度22f Mg a g M Mμμ=== 按此加速度,滑块停止运动时间22vt a ==≥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2202()222M m gv Lv Ms a gμμ+-===20()2v M m Lg Mμ+-<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2212s vt a t =-122h ggμ=h μ 7.【答案】A【解析】当拉力F 很小时,木块和木板一起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和木板:F =(m 1+m 2)a ,故a 1=a 2=a =F m 1+m 2=km 1+m 2t ;当拉力很大时,木块和木板将发生相对运动,对木板:μm 2g =m 1a 1,得a 1=μm 2gm 1,对木块:F -μm 2g =m 1a 2,得a 2=F -μm 2g m 2=k m 2t-μg ,A 正确.8.【答案】(1)0.5 (2)1.03s 【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2012L at = 故2220222010(m/s )2L a t ⨯===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 3021010()f N =-⨯= 故100.5210f mg μ===⨯ (2)设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 ,小车先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匀加速t 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匀减速't 秒到达B 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cos37(sin37)F mg F ma μ︒--︒=故2(cos37sin 37)30(0.80.50.6)0.51011.5(m/s )2F a g m μμ︒+︒⨯+⨯=-=-⨯=2'5(m/s )fa g mμ===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at a t = 故11.5' 2.3'5a t t t t a === 2211''22L at a t =+故 1.03(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