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滑块——木板模型(一)

专题:滑块——木板模型(一)

专题:滑块—木板模型(一)一.“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1.建模指导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

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2.模型特征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3.思维模板4.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木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

(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

(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2)二者加速度不相等。

5.滑块—木板模型临界问题的求解思路二.受力分析:力作用在下板为例:(1) M、m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地面光滑:a、相对静止(共同向前走): F=(M+m)ab、相对滑动时:F=ma1+Ma2μmg=ma1那么临界是:a1=a2(2)当上边面摩擦因数为μ1,下表面为μ2时:a、相对静止(共同向前走): F-μ2(M+m)g =(M+m)ab、相对滑动时:F-μ2(M+m)g=ma1+Ma2μ1mg=ma1那么临界是:a1=a2力作用在上板为例:(1) M、m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地面光滑:a、相对静止(共同向前走): F-μ2(M+m)g =(M+m)ab、相对滑动时:F=ma1+Ma2μmg=Ma2那么临界是:a1=a2(2)当上边面摩擦因数为μ1,下表面为μ2时:a、相对静止(共同向前走): F=(M+m)ab、相对滑动时:F-μ2(M+m)g=ma1+Ma2μ1mg-μ2(M+m)g=Ma2那么临界是:a1=a2所以分析关键就是:摩擦力的表示m m例1、m A =1 kg ,m B =2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是0.5,水平面光滑.求:用10 N 水平力F 拉B 时,A 、B 间的摩擦力是 用20N 水平力F 拉B 时,A 、B 间的摩擦力是 例2、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若使AB 不发生相对运动,则F 的最大值为练习1、如图5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A .当拉力F <12 N 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运动C .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例3、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3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a 大小可能是 A .a=μgB .23a g μ=C .13a g μ=D .123F a g m μ=- 练习2、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 ,木板的质量M=4kg ,长L=2.5m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 拉木板,g 取10m/s 2,求: (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3.01=μ,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的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N ,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练习3、如图所示,长为L=6 m、质量M=4 kg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 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取g=10 m/s2。

(1)为使物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恒定拉力至少为多少;(2)若F=8 N,求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例4、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放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物块恰好滑到小车的最左端.g=10 m/s2.则:(1)小物块放上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小车的长度L是多少?练习4、如图所示,质量M=8kg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上面静止放置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现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要将小车从物块下方拉出. 则拉力F至少应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练习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1)拉力F的最大值。

(2)若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练习6、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 ,长为L=1.4m ;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 ,其尺寸远小于L 。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102.(/)g m s(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为了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F 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牛顿,且始终作用在M 上,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

问:m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回顾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AB 段粘上粗糙的厚度不计的薄毛巾,AB 段长度为3L 。

将一位于斜面上的质量分布均匀、长为L 的条状滑块由静止释放,滑块下端距A 点的距离为2L 。

当滑块下端运动到A 点下方距A 点距离为12L 时滑块运动的速度达到最大。

(1)求滑块与薄毛巾间的动摩擦因数; (2)求滑块停止运动时的位置;(3)要使滑块能完全通过B 点,由静止释放时滑块下端距A 点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2、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 上,木板B 静止于水平面。

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 拉木板B ,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B =1.0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A 的质量m A 和B 的质量mg 均为2.0kg,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0.05,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μ=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 (1)物体A 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 A (2)t=1.0s 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3)若t=1.0s 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W ,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s 时物体A 的速度为1.2m/s 。

则在t=1.0s 到t=3.8s 这段时间内木板B 的位移为多少?θLBA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面的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

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 m1=0.5 kg, m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 m,取g=10 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g=10 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6、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8.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将质量m=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求:(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7、如图所示,某货场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四分之一圆轨道将质量为m 1=1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已知当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时,到达轨道底端的速度为5 m /s .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在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kg m 202=,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0=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2=μ.(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 /s 2)通过计算判断货物是否会从木板B 的右端滑落?若能,求货物滑离木板B 右端时的速度;若不能,求货物最终停在B 板上的位置.8、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当木板速度为5m/s 时将一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因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2。

求: (1)物块刚好到木板上后,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速度;(3)物块与木板停止运动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相对于木板发生的位移大小MFm9、如图所示,平板A长L=5m,质量M=5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 上距右端s=3m处放一物体B(大小可忽略),其质量m=2kg,已知A、B 间动摩擦因数μ 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物体A上直到将A从B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最后停于桌的右边缘,求:(1)物体B运动的时间是多少?(2)力F的大小为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