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PPT教学课件
(2)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的逻辑和动力, 不仅给Βιβλιοθήκη 以理性的说服,而且给人以感情的感染。
(3)议论而不作结论,只是用特定的艺术境界
去唤起读者对结论的相像、思考,给人以意在言外的
无尽回味。含蓄而不晦涩,概括而不抽象。它们作用
4、“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
见。(第9段)
5、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2021/01/21
11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可见,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
奴隶,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 诚服,恭颂太平,“万姓胪欢”。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 历史就是这么两个时代的循环: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 稳了奴隶的时代。
2021/01/21
10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E、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钞票贬值后,人们便急切 地“降格以求”,只要有6折、7折便“非常高兴”。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 百姓有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1、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 服,恭颂太平。(第5段) 2、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 牛马,……(第7段) 3、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 奴隶的轨道。(第8段)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同上)
2021/01/21
5
请大家用5分钟自由朗读 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把握文章结构。
2021/01/21
6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引 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 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 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 (一乱一治)
2021/01/21
8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B、“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
包括。这正体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 己的伟大人格。
C、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 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 什么还要写?
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和 国家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正是他 爱国情怀的体现。
2021/01/21
灯下漫笔
2021/01/21
1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 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 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 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 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2021/01/21
—郁达夫《怀鲁迅》 2
G、请大家谈谈对“人”的价格的认识。
2021/01/21
13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H、作者的思路又从历史回到眼前的社会现 实,给我们提出一个关系到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我们究竟要走哪一条路?”是去复古呢,还 是去避难?其实,复古也好,避难也好,都是 想去做奴隶。显然,鲁迅先生是反对我们去做 奴隶的,他要求我们去创造“第三样时代”。 什么是“第三样时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021/01/21
12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F、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请根 据课文内容回答。
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补充:1)《三国演义》中概括中国社会历史 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不合。” 2)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曾经 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 阔气的要革新。
不做奴隶的时代,不做牛马的时,
将人当人看的时代,“人”的人格不
会贬值的时代,人人平等的时代,等
等。 2021/01/21
14
现在是21世纪了,鲁迅先生所说的 “第三样时代”是不是来到了呢?
请大家讨论。
2021/01/21
15
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1)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 明地保留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 抒情融为一体。把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 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揭破,不仅见其真,而 且见其深。
9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D、“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 时的现象呢?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不是。有史以来便是这样。依据下列两句 便知。
1、“三千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 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这一个 小玩艺”指“将人不当人”)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 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 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 命)
2021/01/21
7
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 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 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 么内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由钞票贬值以后的“降格以求” 和“非常高兴”,鲁迅看到了隐藏在 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 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 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 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 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今天, 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 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 “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 绝望的国家”。
2021/01/21
3
在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几千年 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那 么清醒、透彻的了解;也没有谁能像鲁迅那 样,对专制和愚昧揭露得那么深刻和全面; 更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渗透到中国人思 想基因中的“劣根性”痛下针砭,无情地撕 下罩在中国人脸上的形形色色的“假面”。 没有鲁迅,也许我们至今仍然对与世俗人情 融为一体的虚伪习焉不察,深陷于“瞒”和 “骗”的泥淖大泽而不能自拔。鲁迅的伟大 即在于此,鲁迅的不被人理解也在于此,鲁 迅的被人攻击还在于此。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
2021/01/21
4
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 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 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 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 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 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 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 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 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 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 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