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大气运动(三)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B.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C.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D.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⑤D.④⑤⑥(2016·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据此完成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A B C D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B.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C.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D.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2016·天津和平区质检)下图是仰光(17°N,96°E)和凯恩斯(17°S,146°E)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B.形成原因相同C.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D.都分布在大陆西岸6.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A.春分至春分后20天内B.夏至前20天内至夏至C.秋分前20天内至秋分D.冬至至冬至后20天内(2016·浙江五校二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7~8题。

7.图1所示季节()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8.图1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11(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卑尔根和巴黎所在地区小麦生产规模。

13.(2016·浙江压轴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等日照时数线图(下图)。

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

川酒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四川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08年四川省政府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中阴影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1)比较昆明和成都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昆明有“春城”之美誉。

请你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

(3)分析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大气运动(三)答案1~5.DACBC6~10.DDBBA11.C12.(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卑尔根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

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4)由于两地热量条件(作物生长期)差异较大,故巴黎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单或总)产量高,卑尔根地区小麦种植少,(单或总)产量低。

13.(1)昆明日照时数比成都长。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成都位于成都平原,昆明比成都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太阳辐射强;昆明多晴天,成都多阴雨天气,昆明比成都日照时间长。

(2)冬季,昆明因地处低纬度(25°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单一暖气流一侧,温暖晴朗;昆明北部的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侵入,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夏季多云雨天气,云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并不高;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同纬度低(10℃左右)。

(冬季任答两点即可)(3)大多位于河流上游,水源充足,水质好;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接近粮食产区,酿酒原料充足;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级名酒产地核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川南经济文化中心,酒文化盛行,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品质优良,品牌知名度高等。

(任答四点即可)大气运动(三)解析1.【解析】由左图分析可知气温25℃、-5℃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33℃时风速的大小对体感温度没有影响,温度高于33℃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高。

故A.B错;分析右图可知气温10℃时,体感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大小没有关系,当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高;当气温较低时,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C错;衢州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空气干燥,相对湿度较小,风力较大,体感温度较低,D 对。

2.【解析】体感温度、风速大小、相对湿度,会影响人们的舒适度,着衣指数,以及适不适合运动等,选A 项。

3.【解析】题中限定条件为三伏,材料中三伏的时间为7.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A处位于新西兰东海岸,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地区,降水少;B位于台湾岛西海岸,7.8月份盛行东南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C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岛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D处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故选C正确。

第4.三伏的长江流域最热三、四十天,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风速小,天气闷热;入伏后大多数天气为晴朗,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的热量多,由于地表气温较高,地面散热少,故地面积热多;长江流域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而不是三伏。

故选B正确。

5.【解析】读气候资料和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凯恩斯的气温年较差小于仰光,A错;仰光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而凯恩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和洋流作用形成的,B错;图示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C对。

凯恩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岸,D 错。

6.【解析】春分日后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17°N方向移动,所以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而凯恩斯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前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向北回归线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减小;秋分日前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向赤道方向移动,所以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凯恩斯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冬至日后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17°S方向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故选D.7.【解析】根据图1中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图中此气压中心为高压,而且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所以图中此时应该为夏季;冬季时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风暴潮高发,排除A项;华北地区玉米收获为秋季国庆节前后,排除B项;图中不能够显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变化,所以不能判断南半球昼长变化,排除C项;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D项正确。

8.【解析】根据图1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由图可知甲地所处纬度较低,而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三地中甲地受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因此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位于图中半岛的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统计资料;丙地所处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因此③为丙气候资料,B项正确。

9.【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气温、降水资料,甲地终年温和,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7月份气温高,位于北半球,盛行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乙地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给甲、乙两地带来大量水汽的风向相同,其风向是西南风,B对,A.C.D错。

10.【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热带,影响甲、乙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对。

天气状况、地形地势、昼夜长短不是影响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

11.【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故河流的支流较少,B项错误;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可以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C项正确;丁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项错误。

12.【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巴黎年均温较高,降水少。

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第(2)题,读图,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所以年均温较高。

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

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内,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

第(3)题,读图,欧洲大陆北部沿海有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狭小且成带状。

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所以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广大。

第(4)题,由于两地热量条件差异较大,作物生长期长短差异大。

巴黎热量较充足,故巴黎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单产或总产量高。

卑尔根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小麦种植少,单产或总产量低。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昆明日照时数比成都长,从地形和天气状况两方面分析。

第(2)题,主要从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

第(3)题,区域酿酒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水源、原料、交通、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