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与气候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大气运动与气候一、选择题(2010•汪清模拟)《中国海洋报》2008年1月23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
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②澳大利亚大堡礁③大兴安岭森林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2010•宁夏模拟)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2010•福州模拟) 福州三中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不同地方初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
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2010•重庆模拟)图4“某地区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4中A气压系统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是 A.带状分布;热量差异、动力高压B.带状分布;水分差异、热力高压 C.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动力高压 D.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热力高压 9.图示季节,有关该系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系统影响美国西南部,天气炎热干燥 B.该系统影响北美东南部,台风活动频繁 C.该系统影响太平洋西岸,长江洪水成灾 D.该系统影响亚欧大陆,中国寒冷干燥10.下列地点地方时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2010•长沙模拟)下图是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折线表示副热带高压脊所在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
完成11~12题。
11、当华北地区“春雨贵如油”,而江南地区“春雨遍地流”时,高压脊大致位于:A.15°N--20°N附近的滇南地区B.15°N--20°N 附近的南岭或其以南地区C.25°N―30°N附近的长江流域D.30°N--35°N附近的黄河流域 12、当副热带高压脊位于25°N―35°N附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沙尘天气频繁的季节 B.黄淮海平原土壤出现返盐现象 C.黄河上游出现“凌汛”,现象 D.东南沿海为易受台风侵袭的季节(2010•杭州模拟) 读图2,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4.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2011•安徽联考)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O℃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读冻雨天气形成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011•安徽联考)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
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
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
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
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
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
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17―18题。
朝代(时间)冷暖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晋(265~420年)寒冷期匈奴族南宋(1127~1279年)寒冷期蒙古族元(1279~1368年)寒冷期蒙古族清(1644~1911年)寒冷期满族 17.由图可知()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 18.下列对少数民族人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2011•皖南联考)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19~20题。
19.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植被 20.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19.A 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气温。
20.B地面辐射强,地面降温快,有利于霜冻发生。
(2011•江西联考)图3为冷锋示意。
读图3回答21-24题。
21、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22、乙地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并且 A、气温、气压上升 B、气温、气压下降 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23、若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则该锋面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24、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递增则称为“逆温”现象,此时图中各处最容易出现逆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11•重庆模拟)读图,回答25~27题。
25.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6.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 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 d为下沉气流 27.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 6--20千米处(2011•河北模拟)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29.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28.A 【解析】近地面,城市内部因热岛效应形成热低压,风由乡村吹向城市,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29.A 【解析】N地的气温比周围高,等温面应向上凸出。
气压比周围低,等压面应向低空凸出。
(2010•怀化模拟)读图6,完成30~31题。
30.图中Q地的年降雪日数可能是 A.8天 B.12天 C.9天 D.4天 31.造成P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该地 A.盛行风背风坡,气温较高 B.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C.降水量少,气温较低 D.有河流流经,气温较高(2010•天津模拟)温室效应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即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的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球逐渐变暗。
阅读上述材料、图l和图2,完成32-33题。
32.图l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图2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 B.10℃ C.12℃ D.25℃ (2010•江苏模拟)图 1 反映了某地点的气温年变化与地表水分收支状况(图中:P代表大气降水量,E代表地表蒸发量),读图回答第34~35 题。
34.关于该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在南北纬30°一40°左右的大陆西岸 D.在南北纬40°一60°左右的大陆西岸 35.读图 2 ,季风特征最显著的是 A . A 地 B .B 地C . C 地D . D 地 34 . C 解析:气温最低月大于O ℃ 小于15 ℃ ,说明是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夏季少,冬季多。
据此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35 . B 解析: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分布于大陆东岸。
海陆对比越显著,则季风越明显。
(2011•厦门模拟)右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36―38题。
36.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风力较大 B.②风力较大 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 37.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低温少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38.②、③两区域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 A.②区域为海洋,③区域为陆地 B.②区域海拔较高,③区域海拔较低 C.②区域纬度较高,③区域纬度较低 D.②区域受西风影响,③区域受冬季风影响二、非选择题(2010•长沙模拟)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2010年1月5日平均气温记录如下:单位:℃ 城市郑州福州太原石家庄[来源:] 南昌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气温 -6 12 -7 -6 3 3 -11 -20 -3 城市长春北京合肥海口长沙呼和浩特沈阳广州武汉气温 -17 -11 -1 18 3 -7 -13[] 15 -1[ 材料二目前,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今天开始出现今冬的又一场降雪,部分地区有雨雪天气,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强降雪,需及时做好道路积雪和积冰清除工作,并注意加强流感等疫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