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应该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久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学习上丧失信心、有明显的不良行为等负面心理因素及表现。

对此,学校应及时建立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管理模式,始终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位,努力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创造良好教育环境;班主任、教师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关爱尊重留守儿童,相信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在心理上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时间一长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的冲击,进而出现不良行为。

所以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应该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负面心理因素及表现:
一、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由于留守孩子长期与父母分居,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必要的陪伴和经常性的有效交流沟通、在生活和心理上缺少父母的关爱的他们多少表现出孤独沉默,紧张不安,抑郁自卑,冷漠内向等性格特征。

二、学习上丧失信心。

由于长期受到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出现偏差,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厌学情绪高涨,逆反心理表现明显,慢慢的很多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行为。

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监管的不到位,留守儿童在家里无人管束,在学校出现不认真听讲、课堂捣乱,甚至逃课等违反学校纪律等问题,有些学生更有夜不归宿、迷恋网络游戏,甚至出现偷盗、拉帮结派、结伙打架等严重不良行为。

面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学校应及时建立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管理模式,始终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位,努力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全面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

要利用节假日或家长回家等特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多与其家长或监护人交流沟通,争取与家长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及管理教育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多注重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关注自主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在班级中多为留守儿童创设有利条件,多设计一些适合全部同学都能参与的活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多给与鼓励肯定,让他们在班级中充分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当然班主任要摘掉有色眼镜,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和信任留守儿童,让他们与老师、同学亲密融洽,与班集体步调一致,这样才能给他们鼓舞和希望,也能够充分的发挥教育的正能量作用。

再次、教师在学习中上多关心尊重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自卑的重要原因,所以老师对待他们应该体现差别化管理和要求,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他们设置梯度作业,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在学习上也能感到有收获感,激发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有效学习。

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前提是要和他们的监护人密切联系,让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哪怕是对他们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学校和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与鼓励,使留守儿
童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都在时刻关心着他们,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存在感和受关注,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班集体,自觉克服不良行为。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漫长的过程,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用爱心对待他们,把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放到首位,采取差别化管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信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