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成
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作者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1.优化家教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便托付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监管,这种“隔代教育”由于监管
人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要么
只顾吃饱穿暖,不管教育成长,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
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
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

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
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
的缺失。

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
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比如,开展“我的心路”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
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
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
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
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3.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
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
进入;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
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