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 C2 D3 B4 C5 D6 C7 C8 D9 B 10 B 11 D 12 B l3 C 14 B 15 B 16 D 17 B 18 C 19 A 20 C二、名词解释1、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心向或心理定势。
3、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4、焦虑障碍受不合乎现实或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三、简答1、简述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人们认识内外世界的意义。
认识内外世界:加深自身的了解。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2、简述两种常见的学习策略一、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和保持。
复习应注意及时、系统的复习。
掌握过度学习。
运用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调动多感官共同进行记忆。
二、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常用: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
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气质:是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嵌入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性格具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阶级、道德性。
4、简述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社会助长2.社会惰化3.去个体化4.群体的决策行为5.从众6.服从5、简述压力的几种来源1.躯体性压力源、2.心理性压力源、3.社会性压力源、4.文化性压力源6、简述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表现形式不再单一,但不能像成人情绪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两面性。
典型: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内心体验隐藏起来,在合适的情境下用带有表演特点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论述题31.试比较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异同。
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和手段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
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提出比率智商:即用智力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的分数,公式表示是:智商=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100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提出智商新算法:离差智商,即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成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假定,人们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则离差智商的公式: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X /S.X:团体平均分数,X: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人在团体中所处位置(他的标准分数)不同之处:比率智商侧重于个体智力发展的测量,因此更适用于儿童;离差智商则侧重于个体在团体中的智力表现,适用年龄阶段更广32.社会认知过程是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
包括: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2.信息的整合,即搜集,选择信息后,人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
整合过程中存在晕轮效应。
即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的现象。
分析案例……说明两组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过程发生了晕轮效应。
33.请问:(1)小宝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多血质(2)说明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可能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对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童年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人既是生物个体,又是社会个体。
就人格状态说,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更大。
具有灵活特征的人其社会适应性强,后天环境对他们的人格影响更大。
总之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对策: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建议父母对子女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协调。
心理学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B4. A5. D6. B7. C8. C9. B 10. B 11. B 12. B 13.A 14. A 15. D 16. A 17. A 18.B 19. B 20. C二、名词解释2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2.问题解决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是问题空间。
消除问题空间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性的认知性操作就是问题解决23.心理测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使用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具体的心理测验指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
24.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5.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不愉快情绪反应。
26.遗忘的原因: 1.消退: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到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由干扰造成。
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
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线索,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强烈、积极程度。
27.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28.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接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①智力的水平:不同人所达到最高水平不同,人类智力分布基本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②智力的结构:组成方式不同,智力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可分解成许多基本成份。
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异(有人记忆好,有观察力强,但不善计算)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多数人稳定发展,有些人表现早熟,但成人后智力平平,有些人前期发展慢,后期高水平发展。
29.人格结构包含1.知—情—意系统: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各个成分之间相互独立,又有重合,相互影响、制约30.正确应对压力的策略有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内部语言。
31.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2-5,不顾规定,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②权威阶段:6-8,对外在权威尊敬和顺从。
③可逆性阶段:8-10,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可以改变的。
意识到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富有社会性色彩。
④公正阶段:10-12,由权威和遵从过渡到平等。
道德观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
32.结合多元智力理论论述智力差异。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系统间可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智力差异表现有个体和团体差异两方面。
如个体差异就有智力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结构、组成方式不同。
智力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可分解成许多基本成份。
(有人记忆好,有观察力强,但不善计算)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数学、言语能力上。
男性在空间能力上有优势,女性在言语能力上有较大的优势。
除性别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也存在差异。
同一群体内部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因素,不同团体的差异归因于环境不同。
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不公平性也是造成不同团体测验分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可以更客观、全面地理解智力差异。
认识到智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智力类型的多样性,而不是简单地将智力差异归于数量上的差异、水平高低的差异。
33.试述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能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
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
2.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的表达能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
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情绪的调控功能非常重要,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1.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
2.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