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40分)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A(g) + 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C.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消耗2nmolCD. 单位时间生成3nmolB,同时生成2nmolC2.可逆反应:2HI(g)H 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选项中条件不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容器内压强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各组分物质的量浓度D.混合气体的颜色(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3.一定温度下,在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反应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恒压时,通入HI气体,则开始时正反应速率会减小B.恒温时,减小容积平衡不移动,但气体颜色加深C.恒容时,通入H2,则I2的质量分数减小。
D.恒容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4.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时,c(B):c(C)的比值增大②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③充入B,则A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②③④5.把6mol A气体和5mol 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气)+B(气)2C(气)+x D(气)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为2mol,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x=2B.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mol/LD.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不会发生移动C.C的质量分数增大D.C的质量分数可能减小7.把6mol A气体和5mol 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气)+B(气)2C(气)+x D(气)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为2mol,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x=2B.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mol/LD.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8.如图A、B是等体积容器,K是开关,活塞可以左右移动.在一定温度下,关闭K,向A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发生:2NO2(g)⇌N2O4(g);△H<0.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打开K,体系中气体颜色先变浅、然后略加深B.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向右推动活塞时,最后A容器的气体颜色比B的浅C.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把A容器加热,活塞不移动,A中气体颜色比B中深D.打开K一会,再关闭它,向B中通入氩气,B中气体颜色不变9.向反应器充入1mol N 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12%,则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前的()A.94%B.92%C.88%D.76%10.2SO2+O2⇌2SO3(g)ΔH<0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1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 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2C(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13.已知在等温、等容条件下,有如下可逆反应:2A(g)+2B (g)3C(g)+D(g)。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途径I: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途径II:C、D的起始浓度均为6 mol·L-1和2 mol·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II两种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浓度相同B.I、II两种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C.达到平衡时,I途径的反应速率v1等于II途径的反应速率v2D.达到平衡时,I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II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14.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值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K值越大,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含量越大C.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D.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15.(2013·四川理综化学·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H < 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 2 4 7 9n(Y)/mol 0.12 0.11 0.10 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16.已知某温度下反应2A(s)+3B(g)3C(g)+D(s)△H<0的平衡常数为64。
此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各2.0mol,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323()()()()c C c D kc A c B⋅=⋅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从反应开始10min,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为0.12mol/(L·min)D.B的平衡转化率为60%1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 1/2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A. 5%B. 17%C. 25%D.33%18.对于反应A 2(g) + 2B2(g) 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答案:D19.已知反应3A(g)+B(g)C(s)+4D(g)(正反应放热),右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B的浓度②升高反应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④加入催化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今有反应X(气)+Y(气)2Z(气)(正反应放热)。
上面右图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则下图中的t2时改变的条件是()A.升高温度或降低Y 的浓度B.加入催化剂或增大X 的浓度C.降低温度或增大Y 的浓度D.缩小体积或降低X 的浓度 二、问答题(60分) 1、反应A(g)B(g) +C(g)在容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 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 。
温度T 1和T 2下A 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 1 T 2,平衡常数K(T 1) K(T 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若温度T 2时,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A 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 。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反应在0~5min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 。
【答案】 (1)小于 小于 (2)①0.085mol②0.082mol/L③0.007mol/(L ·min)2.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A (g )+3B (g )⇌C (g )+4D (s );△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到b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b 到c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 处答案:升高温度 减少C 浓度4.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 3)2NNH 2(l)+2N 2O 4(1)=2CO 2(g)+3N 2(g)+4H 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 (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
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1·s -1。
ta气体密度tb△H /K J ∙m o l−1tdN 2O 4转化率tcv (正)NO 2 N 2O 4答案:(1)N2O4(2)吸热(3) a,d;不变;0.1 (4) NH4++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H3∙H2O+H+;逆向a 2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