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静电粉末喷涂线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TL-MP-PD-007
发行日期:2007年03月01日
1.目的:
规范本公司静电粉末喷涂线的作业规程,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质量、成本、交货期要求。
2.适用范围:
静电粉末喷涂线的全过程作业
3.工作职责:
3.1制造部技术工程师负责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2制造部生产作业人员负责严格按本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作业。
3.3品管部负责监督本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以及产品质量验证。
4.工作程序:
4.1静电粉末喷涂线工艺流程
4.2前处理槽液作业流程
4.2.1予脱脂及脱脂槽液的配制
先向槽内加入3/4水,然后缓慢地加脱脂剂,再加入水至所需的液位,同时
开动泵,进行搅拌加热至所需温度。
4.2.2表调槽液的配制
先向槽内加入3/4水,再将表调剂缓慢地加入并将水加入至所需液位,同时
开动泵,进行搅拌。
4.2.3磷化槽液的配制
先向槽内加入3/4水,再将磷化剂加入,开动泵,进行搅拌,再加入中和剂
加水至所需液位,开始生产时再加入促进剂。
前处理槽液配制表
4.3前处理槽液化验及补液
4.3.1予脱脂,脱脂槽夜
全碱度(TAL)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10ml槽液,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三
滴P.P指标剂,然后用0.1NHCL进行滴定,使槽液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时,终止滴定,所消耗的滴定液毫升数,即为全碱度的点数(pt)。
槽液全碱度需升高一个点,则需加脱脂剂BS—159的量分别为予脱脂槽为
2.6Kg,脱脂槽为4.6 Kg。
4.3.2水洗槽(1)水的碱污度可用上述方法测定
4.3.3表调槽液
全碱度(TAL)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10ml槽液,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三
滴P.P指标剂,然后用0.1NHCL进行滴定,使槽液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时,终止滴定,所消耗的滴定液毫升数,即为全碱度的点数(pt)。
槽液全碱度需升高0.1个点,需加BS—309 1.1Kg ,PH值控制在8.0~9.5。
PH值降低时加入BS—820来提高,当槽液变黄褐色混浊时补加后效果仍不
好,应更新槽液。
4.3.4磷化槽液
总酸度(TA)的测定及补料:用移液管吸取10ml槽液,置于三角烧瓶中,
加入三滴P.P指标剂,然后用0.1N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粉红色终止,所
耗用的滴定液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欲提高TA一个点则加入BS—405 3.3Kg。
游离酸度FA的测定及补料:吸取10ml槽液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二、三滴
B.P.B指标剂,然后用0.1N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颜色变成黄兰色终止,
所耗用的滴定液毫升数即为游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K)的测定及补料:吸取槽液10ml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三滴
1:4H2SO4,以0.1N KMnO4滴定至红色保持10秒不退色,所耗用的滴定液毫升
数即为促进剂点数,需提高一个点加BS—504 5.75Kg。
4.3.5水洗槽(2)水的酸污的测定可按磷化槽液总酸度测定的方法来测定。
4.3.6纯水标准、电导率≤30μs/cm。
4.3.7现场控制各槽的参数控制要求见附件表静电粉末喷涂线工艺参数控制表,作业人员作业时将实际的测试数据定期按时填写在《前处理各槽液测试数据记
录表》WTL-MP-PD-007-F001上。
4.4喷粉工位作业流程
4.4.1调整各项数据,确定后予存于控制仪内,以便随时选用。
电压:40~60KV 电流:20~30uA 出粉量:15~20 总气量:4m3/h
清洁气:0.2 m3/h
以上各项数据在喷涂难喷工件或回喷工件时可按需作少量调整,确定后也可予
存。
并记录于《喷粉工位数据记录表》WTL-MP-PD-007-F002 4.4.2喷枪与工件的距离不能过近,一般应保持在20cm左右,喷涂时喷枪对着工件,上下或左右均匀地慢速移动,以增加上粉效果,及涂层厚度的均匀性。
4.4.3喷涂厚度要求:
黑、兰、红等深色外表面为40~60um,内部为30~50um。
黄、灰等浅色外表面为50~70um,内部为40~60um。
回喷工件的总厚度外表面不应超过120um,内部不应超过100 um。
4.4.4喷涂时喷枪冲粉造成工件粉层不均匀,或有垃圾等杂质吸附在工件上时,应立即用气枪局部吹掉,再补喷上去,或将工件卸下处理后再重喷。
4.4.5经常观察压缩空气过滤器的水分分离过滤器,有水或垃圾积存应及时放掉,精密过滤器每3~6个月拆开清理一次。
4.4.6喷粉室内的各项设备外表,及地面、墙壁等,不允许用气枪吹,只能用吸尘器吸或用湿布擦,以保证整个喷粉室内无浮尘。
4.4.7静电粉末喷涂工件的涂膜质量标准
1)工件外表面无较大面积集中的垃圾杂质、气泡、缩孔、粉泡、凹坑等。
2)工件外表面涂膜桔形轻微,颜色均匀,并符合色板要求,无杂质污染,可对照封样样板。
3)外表面上存在的垃圾、气泡、缩孔(不应有露底缩孔)、粉泡、凹坑等的直径应小于2mm,两点间的距离应大于10mm,且100mm×100mm范围内不应
超过10点。
3)工件外表面不应有擦毛痕迹。
4)涂膜厚度要求:外表面应在40-70um,内表面应在30-60um,第二次喷涂的工件总厚度外表面应小于120um,内表面应小于100um。
5)冲击强度≥45kg-cm。
6)以下各项每批粉末检测一次。
a.铅笔硬度≥2H。
b.附着性(划格法2mm)不大于1级。
c.柔韧性不大于2mm。
7)以下各项每年检测一次(可由制粉厂提供测试报告)
a.耐盐雾性≥240小时(3% Nacl)。
b.耐湿热性≥240小时。
c.耐酸碱性≥240小时(3% Hcl,5% NaoH)。
d.耐溶剂性,经丝网印刷无变化。
e.耐过烘烤性,以220℃,30分钟烘烤无变化。
4.4.8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涂装质量记录于《产品涂装质量统计表》WTL-MP- PD-007-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