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装作业指导书

涂装作业指导书

防腐作业指导书编 写:审 核:批 准:2015年3月一、目的和范围1.本指导书规定了结构钢的防腐涂装的工艺及操作和检验应遵守的规则。

2.本指导书适用于一般钢结构产品的防腐涂装。

二、 防腐要求根据卫生间实际使用环境和ISO 12944-2对腐蚀环境的分类,卫生间的外表面腐蚀性类别为C5-M(高温、高湿的沿海气候环境),选用满足海洋气候的防腐涂料。

三、 涂装工艺流程涂漆前工件表面准备——清除焊渣飞溅、油污等——喷砂、丸清理表面、风管吹干净表面——预涂底漆——表面打磨平整、清洁——预涂中间漆——表面打磨平整、清洁——预涂面漆、喷涂面漆——出厂前进行补漆。

四、 漆膜厚度要求产品涂漆质量具有耐腐蚀性,耐热、耐潮湿性能,总体外观质量符合行业标准,漆膜厚度要求如下:序号类别涂料名称干膜厚度(µm)施工方法备注1 底漆环氧富锌底漆70 喷涂房体2 中间漆环氧中间漆80 喷涂3 面漆(外)氯化橡胶白色面漆50 喷涂4 底漆(内)环氧富锌底漆40 喷涂5 底漆环氧富锌底漆50 喷涂顶框6 面漆氯化橡胶蓝色面漆50 喷涂7 黑色重防腐沥青漆150 喷涂/刷图底座五、 涂漆前的表面处理5.1工作环境喷砂、丸应满足下列条件,才能进行。

5.1.1压缩空气使用前,必须先装上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清理分离器。

5.1.2喷砂、丸前,必须调整喷嘴喷出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低于0.6MPa。

5.1.3喷砂、丸所用的石英砂、铁丸等必须干燥、干净及无污染。

5.1.4喷砂、丸前,必须用溶剂清除工件表面油污后才能进行喷砂、丸工作。

5.1.5空气相对湿度要小于85%,严禁雨天、雪天在露天进行喷砂、丸工作,工件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5.2 表面处理要求5.2.1清理工序工件表面有油污及凸起、毛刺、锐边、坡锋、焊渣等缺陷,先用溶剂油清洗油污,再用手工及动力工具将表面缺陷打磨平整,然后进行有效的喷砂、丸处理。

5.2.2 表面喷砂、丸要求所有需喷砂、丸工件表面,经喷砂、丸表面处理后,表面必须达到SSPC-SP10(相当于ISO Sa2½:非常彻底的喷射清理)喷砂、喷丸等级标准,粗糙度M级,Ry50-75μm。

5.2.3手工及动力工具除锈加工面、不需要喷砂、丸表面(电镀层、有色金属等)及油漆漆膜破损处,在涂漆前应对表面进行有效的清理,使表面达到SSPC-SP2 、SSPC-SP3等级标准。

5.3 检查检查表面处理后的清洁度、外观质量、表面颜色和粗糙度等。

六、 涂漆6.1 涂漆前基本要求6.1.1 所用的涂料的厂家、型号、批号、颜色等应符合要求。

6.1.2 对任何一组特定的油漆系统,底漆、面漆要出自同一制造厂家,以保证最好的兼容性。

必要时应遵循油漆厂家的要求。

6.1.3 应严格遵守油漆说明书中的配比使用方法,干燥时间、最小间隔时间等。

6.1.4 涂装时,应严格遵守涂料对温度、湿度、重涂间隔时间、调配方法的有关规定。

6.1.5 施工时,涂料出现胶化、凝结等变质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6.1.6 涂膜要均匀,不可漏涂,边角、夹缝、粗糙的焊道、表面的凹凸不平、咬口、自由边、螺钉头、铆焊处及结构复杂难以喷涂的部位应先预涂,条纹涂刷后大面积涂装。

6.1.7 两种不同颜色的涂层交界处,界限应明显。

6.1.8 涂覆使用时间与间隔时间应按涂料厂家所规定执行。

应按照油漆厂家推荐的做法,在上一道涂膜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装。

6.1.9 稀释剂的使用不要超过涂料生产厂家规定的极限。

稀释剂的类型应选择油漆厂家配套的稀释剂。

6.2 喷涂工作的环境要求喷涂任何一道漆前,必须将表面清理干净,没有灰尘、干燥无污染。

涂漆不得在雨、风、雪、油雾、灰尘情况下进行,也不能在含有有害油漆元素的空气中进行。

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不低于5℃。

b、工件表面最低温度要高于露点3℃。

c、工件表面最高温度不高于38℃。

d、环境相对湿度低于85%。

e、制造厂家推荐的其它条件。

f、所有压缩空气必须干燥。

g、现场喷漆风力太大,影响操作时应停止施工。

6.3 涂漆一般原则6.3.1 底漆要求经喷砂、喷丸处理的工件,必须及时喷涂好底漆,做到一次喷涂好底漆,间隔时间不超过4小时(相对湿度小于60%)。

6.3.2 工件必须被摆放在专用的喷漆架上被喷涂,严禁工件在直接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喷涂。

6.3.3 清理喷涂任何一道漆前,必须用溶剂油清洗污染的工件表面,使表面不得有油污、灰尘、附着物等存在。

6.3.4 压缩空气管路必须安装油、水分离器,每班更换或清除油、水份。

6.3.5 油漆现用现配、避免浪费。

6.3.6所喷涂的每道漆层应是连续的,厚度均匀的薄膜面,没有针孔和漏底等缺陷。

6.3.7 每道涂层应在喷涂下道漆层以前处于完全固化干燥状态,每涂下道漆之前必须考虑上道漆充分干燥,且不能产生任何有害的不利漆膜,如剥落或附着不牢现象。

即必须在制造商推荐的最少干燥时间过后才能喷涂下道漆。

6.3.8对于所有焊缝、死角、工件的棱角、棱边及不能形成完整漆膜形状比较复杂的表面等,在施工每道漆之前都要先做好预涂。

6.4 喷涂6.4.1所用喷漆设备使用前必须调整到良好状态,具有将所喷涂油漆完全雾化的能力,并装有合适的气压调节器和压力表,按照设备制造厂家推荐的规范和具体的产品结构选用合适的喷嘴,来实施正确喷涂。

6.4.2 配漆时,保证混合组分要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容器内所要喷涂的油漆混合均匀;同时混合搅拌完成的待喷漆要静置15分钟后方可使用。

6.4.3 喷漆设备应保持干净。

这样才不会把灰尘、干漆和其它异物的沉积物喷到新漆膜上。

设备用后,要用所喷漆种相兼容的稀释剂进行彻底清洗,留在设备内的溶剂要倒出。

6.4.4 漆层应喷涂均匀,相接的喷漆图形宽度50%重叠,喷枪应与被喷面垂直,并按制造厂家推荐的喷涂距离喷漆,以保证湿漆尽可能多的喷到钢结构表面上,弧形操作喷枪是不允许的,喷漆每个行程完结时,喷枪扳机应关闭。

下个行程开始移动后再打开喷枪扳机。

6.4.5 所有的流挂和凹陷应马上擦掉,或除去此处油漆再进行重涂。

6.5 刷涂6.5.1 在不能使用喷枪喷涂的区域应进行刷涂。

6.5.2 刷涂的方式与质量应能满足油漆的使用要求,圆形或椭圆形刷涂最适于铆钉、螺栓、不规则表面以及粗糙或有凹点的面。

6.5.3 刷涂应尽可能使厚度均匀,以获得平滑的涂层。

6.5.4 漆应涂入被涂刷的每一角落。

6.5.5 所涂漆层面上的刷涂痕迹应降至最小的程度。

6.5.6 油漆层与层之间刷涂方向呈90°交叉状。

6.5.7 所有流滴或凹陷必须刷去。

6.5.8 刷涂不到的面应进行抹涂。

6.6 破损漆面的修补在生产过程中因焊接、切割、机加工、安装移运等因素造成的涂层损坏或粘合不牢处,按以下方法进行涂层修补:1.将喷涂层损坏面的油脂、污物或其它杂质清洗干净。

,清除后表面应用喷砂、丸方法(只要可能)或动力工具(如条件不允许进行喷砂、丸)进行彻底清理。

表面处理等级应达到Sa2.5级标准,在不能喷砂、喷丸处理的地方,允许用动力工具打磨至St3级标准。

2.涂层损坏的部位与邻近部位至少搭接50mm,并用砂纸片拉出一个能逐渐分出层次的平滑过渡区,整个拉毛区域宽150~200mm。

按照油漆规定逐层修补。

3.喷涂底漆时,大范围补漆可用喷枪进行,小范围可用刷子涂抹,每一层补漆应以刚遮盖住本漆为止;要求涂层厚度均匀,表面光滑。

4.面漆修复(或中间漆)前,应检查底漆(或中间漆)是否有漏涂及表面质量问题,否则按上述方法进行修复。

5.涂层如有损坏,不允许只用面漆修补。

6.涂层的修补应按规定的涂层工艺进行。

7.七、 其他7.1 要涂漆的工件表面如有不能被喷砂、丸的表面,最好用溶剂和动力工具、砂纸等除去油膜、灰尘、锈皮或剥落漆皮。

当剥落漆皮或锈皮被除去后,无论采用刷涂或喷漆的方法,只要按上述的工艺进行都可接受。

7.2 所有外部零件,都应在喷砂、丸及涂漆前给予保护,喷漆后必须清理干净恢复到原来状况,任何由喷砂、丸及油漆损坏的零件必须予以更换。

7.3被打开包装的油漆组分及已配制的油漆,应被保护不受灰尘或其它异物的污染。

7.4油漆必须妥善保护,防止雨淋、浓缩、污染、冰雪和冻结,甚至凝固。

7.5所有不配合法兰面应按此规范喷砂、丸及涂漆。

垫圈和密封环面不进行喷砂、丸,也不进行涂漆处理,但在装配时用防锈油进行防锈处理。

7.6对于某些零、部件,在安装后不能有效地进行喷砂、丸及喷漆,应在安装前喷砂、丸及喷漆,配合面和螺纹在喷砂、丸和喷漆前应保护。

同时,所有的管接头在喷砂、丸及油漆前,都必须用有效的丝堵或丝帽等进行保护,以免损坏丝扣或管线中进入难以清理的杂物。

7.7被喷部位在喷涂时必须与周围部位间隔一定的距离或对周围部位加以覆盖保护,以免喷漆时的油漆粒子飞到非喷部件表面上,影响喷涂质量。

7.8 产品油漆工需完成后,应注意保护漆面,防止漆膜损伤。

7.9 吊装或吊运所使用的吊索应优选尼龙吊索;当使用钢丝吊索时,钢丝绳上应套装软质保护护套。

严禁钢丝绳直接接触产品表面。

7.10 包装运输时,受力的部位及接触产品表面的部位应垫毛毡一类的软物,防止漆膜受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