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气罐焊接控制程序

储气罐焊接控制程序

储气罐焊接控制程序
1. 目的对压力容器焊工管理、焊接工艺评定管理、焊材管理、焊接实施管理及焊缝返修等控制环节的控制程序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明确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和控制内容,以确保焊接质量控制的顺利进行。

2. 使用范围使用与压力容器制造的焊接质量控制。

3. 职责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由技术中心归口负责,采购部、物流部、品管部和车间配合实施,并对本系统各环节、控制点的工作负责,焊接质量实行责任人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4. 控制程序
4.1.1 焊工培训及其考试焊工的培训、考核由焊接责任人根据生产需要提出计划和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后,委托有焊工考试资格证的单位组织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报省(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审批,颁发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书。

4.1.2 持证焊工管理焊接责任人负责建立焊工的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有效期、产品焊接一次合格率、超次返修和质量事故记录。

焊工资格:
A. 从事焊接的焊工,应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相
应的合格项目。

B. 焊工必须严格按照已审批的焊接工艺卡或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施焊,并认
真实行质量目标。

C. 合格焊工中断压力容器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再次担任压力容器焊接工作
时,必须重新考试。

D. 焊工应接受焊接、工艺技术人员、检验员和有关监察部门人员的监督检
查。

对违反纪律经劝教不听,多次出现质量事故、或持续三个月焊接一次合格率低于80%,应吊销焊工资格证,并对其进行教育,经培训、重新考试合格后才能从事压力容器的焊接工作。

4.2 焊接工艺评定
4.2.1 焊接工艺评定程序
A. 焊接责任人应根据设计图纸或设计更改单提出应评定的钢号及项目内容,
填写“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包质保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试验评定。

B. 焊接试件施焊后,由焊接技术人员负责无损检测和理化试验委托并接受报
告资料。

C. 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由焊接责任人组织编制,并经焊接责任
人审核、品质工程师审批,以此进行工艺控制并测试焊接参数。

D. 焊接试件施焊后,有焊接技术人员负责无损检测和理化试验委托并接受报
告资料。

E. 焊接工艺平定报告中应详细填入焊接参数和检测数据,必须有制表,校核
人员签字,并报焊接责任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后。

F. 焊接试验室负责管理焊评档案和试样,并编制现有焊接工艺评定引用表,
发放有关部门、车间应用。

G. 焊接工艺评定原则上执行《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GB4708-2000标准,
设计有特殊要求者,按设计规定的标准执行。

H. 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档案及试样应保存至工艺平定失效为止。

4.3 焊材管理
焊材的管理按照“焊接材料管理制度”执行。

4.4 焊接管理
4.4.1 焊接工艺管理
A. 焊接工艺文件由焊接人员依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结合图样及制造
实际条件组织编制,焊接责任人审核,质保工程师审批。

B. 焊接责任人应组织焊接技术人员在焊接前对焊工进行技术交底,提出焊接
过程的控制内容及质量要求。

C. 焊接技术人员或质检员应随时抽查焊接过程工艺参数并做好记录,如有与
焊接工艺规程不符的情况报焊接责任人。

4.4.2 焊接检查
A. 焊前检查
1)焊工是否了解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及内容;
2)检查焊工合格项目及有效期;
3)焊材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4)焊缝装配几何尺寸,应符合工艺要求,坡口两侧内外表面20MM范围内应无油
污、锈浊、尘土且应露出金属光泽;
5)焊接设备应完好,稳定可靠,电流、电压应在周检期内并指示灵敏。

B. 焊接过程检查
1)施焊及焊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2)是否按照技术标准和图样的规定进行焊接;
3)焊工是否有保温筒并按规定的要求使用;
4)焊条头回收情况。

C. 外观检查
1)焊缝表面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处干净;
2)焊缝外观不允许存在裂纹(包括热影响区)、未熔合、表面气孔、表面夹渣、
表面凹陷、明显的弧坑。

如有应打磨消除,打磨处的厚度应不低于母材设计厚度减
去负偏差之值,否则应补焊处理;
3)因焊接电弧或工卡具拆除使母材损伤处均应打磨圆滑或补焊。

打磨的深度大于母材设计厚度的负偏差应补焊处理;
4)焊后焊工应按规定在焊缝侧做好焊工标记,焊接检验员同时应做好焊工号的书面记录。

D. 无损检测检查
无损检测检查应在焊接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

4.4.3 焊缝返修
A. 焊缝返修应由持证且有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担任。

B.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不得超过两次,焊缝返修应编制返修工艺卡,一、二次返
修由焊接技术人员编制返修工艺卡。

翻修工艺卡应包括缺陷产生的原因、避免再次产生缺陷的技术措施、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返修焊工的指定、焊材的牌
号及规格、返修工艺编制人、批准人的签字。

返修记录应详尽,内容至少包括坡口型式、尺寸、返修长度、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焊材的牌号及规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其钢印等,报焊接责任人审批后组织返修。

超过返修由焊接责任人编制返修工艺卡,报质保工程师批准,焊接责任人在场监督、指导返修。

内销产品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质保工程师批准字样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产品制造变更报告中。

C. 对返修部位,技术人员和焊工应认真核对射线底片与实际焊缝的部位是否吻
合,判准缺陷性质、深度,用碳弧气刨或砂轮磨削方法消除缺陷。

返修焊缝与原焊缝应圆滑过度,必要时应打磨处理。

5 相关文件
5.1 焊接材料管理制度
5.2 产品试板管理制度
6 记录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