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忠诚很显然,忠诚是必要的,必须的。
但是究竟应该向谁忠诚呢?首先,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忠诚。
我们不需要空口承诺和信誓旦旦地说要对国家、对人民忠诚,要对组织、对老板忠诚。
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忠诚。
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
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
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固然要有“扫天下”的决心和壮志,但首先必须有“扫一屋”的耐心和磨炼。
所谓的“扫一屋”就是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忠诚。
试问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任,不忠诚的话,又怎么能指望他对别人、对组织、对国家负责任呢?忠诚于自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他们就像没有方向的船一样,任何方向的风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逆风。
二是养成好的做事习惯。
我们日常很多行动都是习惯使然,而不是所谓的理性的深思熟虑。
因此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能够高效地处理事情。
三是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和资源。
人一生的精力很有限,一生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十分有限,不要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大量无所谓的事情上,毕竟这个世界上大量的事情都是徒费精力的、无所谓的事情。
四是培养豁达的心境。
忠诚是一种心境,豁达也是一种心境,忠诚于自己的人必然十分豁达,他们不会胡乱生别人的气,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气就是拿别人所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确实是没有必要的。
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利益相关者忠诚。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等。
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与世隔绝,仅凭自己的劳动来谋求生活,必然要和许多的人建立种种的关系。
而促使这些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忠诚。
对自己的家人忠诚会让自己的心灵找到归宿。
一个人成就再大,如果没有家人分享,那么也很难产生成就感。
国外的姑且不论,单说我国,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衣锦还乡的传统。
游子在外如果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就必然会选择衣锦还乡,这样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中国两个著名的平民皇帝: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选择衣锦还乡,而在家乡,他们是最为自豪的。
因此对于处在各种联系中的个人来说,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因素,必须考虑到和他们之间关系的保持。
对利益相关者忠诚可以保证自己在处理事情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同时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所服务的组织忠诚,这是提得最多的忠诚形式。
阿基勃特对所服务的标准石油公司十分忠诚,终于实现了巨大的价值。
对组织忠诚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地为组织谋求利益,个人利益高度服从于集体利益,勇于担负责任,不尸位素餐,不损公肥私等。
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国家忠诚。
忠诚于自己的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的感情。
一个真正忠诚于自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果戈理也有类似的话,“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每一个真正的人都必须忠诚于自己的国家,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之一。
忠诚是一种超越生死的荣耀忠诚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超越生死的荣耀。
关羽宁死不降,得到的是忠诚的名声,得到的是荣耀。
有的历史人物由于不忠诚,结果导致名声扫地,在世时就被人看不起。
即使死后,也遭到世人的诟骂。
吕布毫无疑问是东汉末年武力最为高强的将领,虽然关羽威震华夏,但是还是必须张飞和刘备的帮助才能将吕布打败下阵。
然而为什么吕布没有像关羽一样成为万世景仰的人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吕布的不忠诚。
在汉末诸侯中,吕布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
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
吕布虽然十分勇猛,但是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没有忠诚事主的心。
在三国中总是被别人骂作“三姓家奴”。
最后吕布被曹操所擒,本来想投降,但是也是因为他的忠诚已经无法让人信任,所以被曹操所杀。
洪承畴是历史上一个遗臭万年的降将。
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
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
而传到京师的消息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承畴的亡灵,却不知此时洪承畴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
到了清朝,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洪承畴60岁生日那天,洪府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戴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承畴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承畴的文章,顿时大厅鸦雀无声。
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
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当时面红耳赤。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犬,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
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
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吟道:“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洪承畴听了,说不出话来。
虽然洪承畴对明廷不忠,但是对清廷绝对地忠心耿耿,但最后清廷也并不喜欢他。
在他死后不久,他家就败落了。
当关羽向曹操开出“降汉不降曹”这个条件的时候,相信在他心目中就充满了自豪和荣耀。
他是忠臣,所以万世都记住了他,流芳千古。
像洪承畴这样的奸臣(针对于明廷来说),虽然历史同样记住了他,但是遗臭万年。
总之,忠诚就是一种荣耀,一种已然超越生死的荣耀。
他们都成为坐拥财富的人历史上大部分成功者都是无限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组织的人。
如果把拥有财富作为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市场中,真正拥有财富的人,是那些对自己、对组织无限忠诚的人。
对自己无限忠诚,就是对自己所确定的事业无限地忠诚,不懈地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类人主要表现为创业者;对组织无限忠诚,就是对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公司老板无限地忠诚,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为公司、为老板创造价值,这类人主要表现为职业经理人。
但他们为何坐拥财富呢?联想最初的11人团队,作为创业者的典型代表,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事业有无限的忠诚。
1984年11月1日,柳传志、李勤、王树和、张祖祥等11个“完全不懂得市场、不懂经营管理的科技人员”响应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靠中科院计算所20万元投资起家,在一间传达室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公司刚成立时,计算所只给了他们20万元的贷款,这对于开发高技术产品的公司只是杯水车薪,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积累。
1985年,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包括科技人员和总经理在内,全部投入低档次的技术劳务——为社会上其他公司验收、维修计算机、培训人员、技术劳务,实际上就是出卖技术劳动力。
这样苦干了一年,他们积累了70万元,为以后开发拳头产品积累了必要的资金。
最后联想成功了,他们都成为坐拥财富的人。
真正坐拥财富的职业经理人绝对不是那些频繁跳槽,寻求自身价值实现的人,而是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对组织无限忠诚的人。
很多公司职业经理人的薪酬随着他们的服务年限增加而不断上涨,最后使得职业经理人坐拥财富。
正如一个在高校招聘的人事经理所说一样:“我们公司并不缺钱,并不是开不起高工资,我们公司很多员工都是年薪百万。
但是如果我们给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此高的工资,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似乎来得太容易了。
对我们公司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品行是否能够保证他能为公司长期服务。
”作为2001年度“中国IT十大财富人物”的周伟焜,不能说是为IBM而生的,但他至少是为IBM而毕业的。
他三十多年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IBM公司,最后他成为一个相当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坐拥财富。
忠诚——至少这份偏爱在自己心中永存什么是忠诚?首先,忠诚是一种思维定式,是一种对特定人、事、物的偏爱与执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描写人间忠贞感情的词句就体现了一种执著、一种偏爱。
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这份偏爱在自己心中永存。
其次,忠诚是一种承诺,是一种心理契约,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社会契约。
实际上,忠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所需要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和履行。
最后,忠诚是一种恒心。
在忠诚关系中,无论作为一种执著或者契约,都应该具有长期性、永久性、坚忍不拔,不能因为某些事情而改变。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到底还需要不需要忠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都认为忠诚是一种狭隘的美德,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忠诚这样的老式概念已经不需要了。
然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只要你想通往成功之路,你就必须倾注忠诚,把团队凝聚成一个无坚不摧的集体。
如果一个团队的运作不是建立在忠诚之上,没有让团队中的成员体会到信任与忠诚,那么这个团队注定是一盘散沙。
试问在抗洪斗争中,如果解放军战士不是高度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会用身体筑起人堤,为人民群众减少财产损失吗?对于个体来讲,忠诚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人无信不立。
忠诚是爱心、恒心和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爱心、恒心和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基本素质,那就很难取得别人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社会需要忠诚,人们呼唤忠诚。
如果没有忠诚的人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没有人用忠诚来呵护人们的心灵,那么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将会放缓很多。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忠诚是永远都需要的,但是忠诚是需要付出的。
对于追求忠诚的人来说,为了忠诚,就不得不放弃一些选择。
一个员工忠诚于企业,在企业利益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就必须选择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忠诚会导致个人有重大损失。
因为员工所失去的个人某些选择换来的是团队的长远利益,这种团队利益也必然恩泽团队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忠诚是双赢的。
相反,正是那些把忠诚视作攫取利润的手段,需要时便戴上忠诚的面具,不要时就弃之如敝屣的人破坏了团队的整体利益,导致最后个人利益也遭受到损失。
在管理学中有个切蛋糕的比喻。
对于员工来说,不但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