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好诗歌鉴赏第一步———读懂诗歌的语言

走好诗歌鉴赏第一步———读懂诗歌的语言

走好诗歌鉴赏第一步
——读懂诗歌的语言
武平一中刘民慧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这一题型一直是学生的短板,他们知道知人论世,明白要抓意象、关键字词,懂各种答题技巧,但真正做起题目来却又一头雾水。

细究原因,主要是学生根本没有读懂诗意。

在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第一单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时,有给学生介绍过一些解读诗歌的方法,但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一轮总复习时,结合高考题目,再回过头,给学生系统地复习一遍相关知识点。

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文言知识,准确地翻译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2、根据诗意,还原诗歌画面,辨别人物的主客观体验,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文言的知识地熟练运用。

2、辨别诗歌中人物的主客观体验,找出反常处,全面深入分析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么读诗的?读懂没有?
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关键字词、表现手法、情感……
二、发现诗歌鉴赏的误区
1、阅读误区:我们急于做题,急切地想要了解诗人在诗中的情感,于是越过了对诗歌字面语言的仔细阅读,过于注重意象、技巧和答题步骤,使诗歌变得零碎不完整,赏析诗歌近乎猜诗!
2、如何读诗:刘勰(xié):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情感。

所以,阅读诗歌的第一步,读懂诗歌的语言。

三、方法指导及例诗分析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解说部分学生的翻译,指出其中问题。

(一)步骤一:利用文言知识扫清文字障碍,大概读懂诗句。

P72
1、教学示例:
省略倒装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词类活用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樯橹灰飞烟灭。

互文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小结:读懂诗歌步骤一:辨明成分,恢复语序,补全句子,重组诗句
2、解读诗歌
在刚才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来看一下《野歌》这首诗。

师生互动读解——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用山桑木制成的弓,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仰天射落(空中)口衔芦苇的大雁。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北风,在田野里饮酒高歌,直到天暗下来。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大丈夫虽身处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凛冽寒风又将变成春风吹拂着绿柳,那条条嫩绿的枝条看上去好像蒙蒙轻烟。

(二)步骤二:关联分散的画面,将其串联成整体,还原为诗人的各种感观体验。

问题二:画面反常处
射雁?冲北风?饮酒高歌?嗔天公?寒风春柳?烟?
1、怎么办?用人物的主客观体验使之关联起来。

方法:①确定主体情境
何人于何处境或何人做何事
②分清主客观画面
(情境时空内)客观画面:我看见、我听见……
(情境时空外)主观画面:我想到、我梦见、那就像……
③合理串联主客观画面,勾勒出人物在处境中的体验或人物在做的事情。

2、明确主客观感受,还原诗歌
(客观)我拿着用山桑木制成的弓,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仰天射落(高空中)口衔芦苇的大雁。

(客观)我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凛冽的北风,在田野里饮酒高歌,直到天暗下来。

主观)回想当初我怀着高超的才华进京应试,以为就像射雁一样可摘冠折桂,可是却事与愿违。

(客观)我不禁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何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主观)认真想想,我认为大丈夫虽身处困窘,才志不得伸展,心志却不可沉沦。

(主观)我想,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吹拂着绿柳,那嫩绿的柳条看上去就像轻烟笼罩般摇曳多姿。

当画面之间出现关联,那么整诗就统一为诗人进京应试,虽然因“避讳”无言中举,但诗人“屈穷心不穷”,对未来还充满热情向往。

所以,如果我们能看诗人所看,听诗人所听,想诗人所想,体验诗人所体验,那么又何愁读不懂诗?
四、课堂演练
利用文言知识,还原诗人主客观体验。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明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我看到贡院里紫案台上焚着香料,温暖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一大清早宽阔的庭中就席地坐满了应试的精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我看到举子们安静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勇斗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我认为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肯定是以品德操行为先,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选拔超群的英才。

五、课堂小结:
1、读懂诗句:运用学过的文言知识,辨明成分,恢复语序,补全句子,重组诗句。

2、关联情境:确定主体情境,分清诗人在处境中的主客观体验。

呈现为:在……处境中,主人公看到、听到、想到……
六、课后作业P73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③麟阁:即麒麟阁。

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

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
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不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感。

(2)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