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课件
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中的关键词)
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
内容
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清新 平淡 质朴 绚丽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 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 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迁移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课堂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 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 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 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 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 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小题1】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5分)
用典。(1分)颔联运用严武平定吐蕃叛 乱与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两个典故, 十分贴切、概括地道出虞允文平生行迹与 功业,气魄宏大,语言遒劲。(2分)尾 联用诸葛亮死后吓走司马懿的典故,突出 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 意。(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其一)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 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 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 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 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②杜甫在 《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达, 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曰:死诸葛能 走生仲达。
【小题2】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 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6分)
(1)“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写 虞允文身亡,埋骨地下,只有一湾冷月相 伴,场景极为凄凉寂寞。(2分)
(2)这与前面的功高盖世的业绩形成鲜 明的对比,(2)不仅使诗意曲折跌宕, 而且切合悼词口吻,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无 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一代名臣的沉痛悼 念,又包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Hale Waihona Puke (步骤四)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迁移训练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 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法吗?为什么?释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游 戏 是 儿 童的 第二生 命,是 促进儿 童智力 、体力 发展发 展的重 要手段 ,新的 学 期 开 始 了 ,新学 期,如 何制定 托班主 题活动 计划? 下面是 美文阅 读网小 编收集 整 理 的 托 班 主题活 动计划 ,欢迎 阅读。 托 班 主 题 活动计 划篇一 一 、 生 活 活 动 1、 引 导 幼 儿能愉 快来园 ,并主 动与教 师和同 伴打招 呼,在成人引导下会 说 简 单 的 礼 貌用语 “你好 ”、“ 再见” 。 2、 引 导 幼 儿在 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卷 袖 子 , 巩 固 正确的 洗手方 法。 3、 引 导 幼儿 能积极 配合成 人穿、脱衣服,会把 衣 服 放 在 固 定的地 方。 4、 引 导 幼儿 愿意接 受多种 食物, 知道细嚼慢咽对身体 好 。 二 、 区 域 活动 美 工 区 : 1、 提 供 用来 拓印的 材料:如:树叶、颜 料 和 白 纸 , 拓印后 请幼儿 自由添 画树叶 娃娃的 头发。 2、 提 供 用虚线所示画出 的 事物和 情景, 鼓励幼 儿进行 描画。 如:小 蜗牛慢 慢爬。 3、 提供颜 料、排 笔、 宣 纸 , 引 导 幼儿学 习使用 排笔进 行涂鸦 ,感知 颜色:红 、黄、 蓝。 益 智 区 : 1、 提 供 辅 材 (数字 及点数 ),鼓励 并支持 幼儿感 知点数 1——5。 2、 提 供 自 制 绕 线 玩 具 “ 小羊穿 棉衣” 引导幼 儿练习 绕线动 作,发 展手腕 灵活性 。 3、 提供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 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 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自 制 教 具 , 如:晾 衣服。 鼓励幼 儿用二 指、三 指捏的 方法夹 夹子, 发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 ——杜甫
诗 歌
语言的锤炼
鉴
赏
1、了解锤炼语言的 一般考查方式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 足)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2、剖析诗歌语言锤 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 方法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 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
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
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 问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方
式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最后(第四句)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每个层次(即每一句、每一联)用了 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 索、呼应、铺垫等)。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 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 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 和思念。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语义双关,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 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敌”字更好。(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