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题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 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 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 动活泼、情趣盎然。
(6)简洁
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7)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 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如杜甫、辛 弃疾、陆游等。
典题示例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 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烘托 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迁移训练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境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 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
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
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运用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步啊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 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五、语言风格
考点阐释
一、古诗(常见作家)的语言风格 二、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 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参考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诗 歌
语言的锤炼


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 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 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5.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迁移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释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问 方
请简要分析?
式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 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四)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迁移训练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 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随后
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 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 客急切归家的心境。
最后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1)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 法写了什么内容。
(2)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 起的作用。
表达效果。
巩固训练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析)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 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答案】“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一句在文中起
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
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
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
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23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 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 你的看法呢?
吧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3)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迁移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 念故友之情。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 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 李商隐(朦胧晦涩)李贺(奇丽)。
(4)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5)含蓄
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 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 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 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 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 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第三步)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 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 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解答问分变析体::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