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力学》说课

《量子力学》说课

教学方法: “水无常势、教无定法”
课 堂 讨 论
启 发 式

专对 讲 题比 解 讨式 式 论 式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 网络课堂
多媒体 板书 授课视频 (/jpkc/lzlx/) 量子论坛 量子力学吧
五、教学改革与课程特色
一、与时俱进、适应学校和学院培养目标的变化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修订
第一部分: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和量子化思想产生的实验根源, 使学生充分相信量子力学基本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牢固的量子观;
第二部分: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基本定理、表述方法和计算 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和基 本运算方法;
第三部分:量子力学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如对原子光谱、核 磁共振的解释等,展现其辉煌的理论成就。以加强学生对量 子力学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简介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量子物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量子力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量子 力学处理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量子物理的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并训练其用量子力学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量子力学Ⅰ(必修,64学时):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如量子纠缠、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
三、课程内容
量子力学Ⅰ和Ⅱ的区别与联系
量子力学Ⅱ 和Ⅰ是的深化和补充,二者均从知识点 的关联度出发,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知 识模块;遵循由易到难、先物理思想后理论体系 的讲授原则,实行分等级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 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量子力学2
期末(60%)
平时(20%)=作业(10%)+出勤(10%) 专题讨论(20%):以讨论组为单位、实行总分控制、
学生自主给分
六、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制定制度、完善文件、规范教学 优化制度、修订文件、提高教学
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校达标课(2002年) 校优质课(2006年) 校精品课(2012年) 省精品课?
薛定谔方程
任意时刻粒子的波函数
统计平均
宏观统计行为
二、课程简介
3 教材分析
曾用教材 周世勋著《量子力学教程》:概念清楚、简洁明了 张永德著《量子力学》:物理思想丰富、数学复杂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 现用教材
• 曾谨言著《量子力学教程》: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难度适中
三、课程内容
量子力学Ⅱ(选修, 48 学时):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深化理解并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 基本运算和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从哈密顿量的构 造、薛定谔方程的变化、能级的分裂、直至解 决实际问题,如电磁场中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
第三部分:量子力学中的近似计算方法,如微扰论 (尤其是含时微扰)、散射、变分法等,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段教学 量子力学Ⅰ、量子力学Ⅱ
三、学生助研、互利共赢
宋世学老师在量子关联、张仲老师在量子线性变化、杨志安在 非线性kerr介质、王静在量子光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学生助研, 取得良好效果
五、教学改革与课程特色
四、评价方法多样、客观公正
量子力学Ⅰ
期中(20%) 期末(60%) 平时(20%)=作业(10%)+出勤(10%)
3、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 三位主讲老师、2个专业、4个班级
二、课程简介
1 课程性质
•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 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之一 • 物理专业考研的必考课程之一 • 物理各专业课中最难课程之一
物理学和光信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2 研究对象
探索微观物质世界的奥妙, 研究微观粒子 的行为规律,尤其是粒子在不同外场下 的行为。
《量子力学》说课
济Hale Waihona Puke 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宋世学
内容提要
1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2
课程简介
3
课程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5
教学改革与特色
6
课程建设
一、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1、初级阶段(1994-2000) 1994年第一次招收本科,教师外聘 1个专业、1个班
2、发展阶段(2000-2006) 两个专业、两个班级、两位任课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