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 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国无门的感慨。
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诗歌鉴赏之
鉴赏人物形象
1、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 象或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答案 :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 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 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 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 “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 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 驰骋吧!
回顾小结
• (1)什么形象(概括) • (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容 和 作 者 的 观 点 态 度 。
② 评 价 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语 言 、 表 达 技 巧 ;
① 鉴 赏 古 代 诗 歌 的 形 象 、
考 试 说 明
一、知识讲解
(一)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 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 人公形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
链接高考
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湖北) 临 江 仙[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 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 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 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 析。
跟 踪 练 习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 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 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 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 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 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表达效果)。
月。
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 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鉴 赏 指 导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课本回顾
客观人物形象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人物形象:一位荒淫误国的昏君
一位祸国殃民的红颜
一对忠贞爱情的男女
课本回顾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 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 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 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 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 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 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 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 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寄寓的情感
课堂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时所做。
试简要的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本诗描写的是客观人物形象(可回顾柳宗元生平)。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 抓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 抓人物形象:“蓑笠翁” • 抓人物动作:“独钓寒江雪”
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概括说明) 。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侧面描 写、环境描写等方面。 (3)关注题目、注释等提示性信息。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通过形象的塑造,诗 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的是什么)。
课堂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什么形象
2、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 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蓑笠翁”“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 清高孤傲的品格的人物形象。 形象的特征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抓人物动作:“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 “心在天山” “身 老沧州” 抓人物形象:“鬓先秋”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课堂示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具体解读:
• 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 用一句话“盖帽”(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然后,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 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从人物的肖像、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侧面、环境 等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形象的基 本特征如何展现)。要注意知人论世,了解作 者及其经历,关注背景;要注意题目、注释等 提示性信息。最后,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等) ,但不能任意 拔高。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 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孤独高 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 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闲适而孤独寂 寞的生活;此时,只有他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寄托、忘怀得失的思想 感情,展示了孤独傲岸的诗人形象。
作业:《核按钮》121面板块一第二 题《田园乐》(王维)
诗歌鉴赏之
鉴赏事物形象
•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 这首诗写将军夜猎,见 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 是虎,便弯弓猛射,天 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 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 一“惊”字,渲染了一 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 •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什么手法 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警惕。“夜引弓”的 • 答:诗人主要通过将军夜引 “引”字,让人想象体 弓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成 功地刻画了一位警觉、镇定、 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 定自若,从容不迫。结 勇武的将军形象 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 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傲视权贵 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性格。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3、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 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综合练习: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 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 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最后“只有敬 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本诗描写的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可回 顾陆游生平)。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 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 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 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 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 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 简要赏析。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 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 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 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 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