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送小蚂蚁回家(教案)

20送小蚂蚁回家(教案)

读课文了解内容
20送小蚂蚁回家
(执教者:荡湾小学胡春妹)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呜、惊、睁、趴、掉、塘、坛、眨”8个生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课文,了解伙伴们是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

3、懂得伙伴间有困难,应尽力相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伙伴们是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

2、懂得伙伴间有困难,应尽力相助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夏夜画面,伴随音乐)读句子。

2、(媒体)听,是谁在这么美的夏夜,在这么静悄悄的公园里哭呢?
(出示课文第2节)自己读读这段话,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贴出生字)课文中有4个生字,谁能读正确?
仔细观察,这4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3、谁在哭呢?(小蚂蚁)。

他怎么了?(掉进池塘,上不了岸。

学习“掉、塘”)
说明:在学习生字的同时,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既熟悉生字,又自然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边读边思,加深理解。

4、掉进池塘的小蚂蚁后来怎么样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送小蚂蚁回家》(读)。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送?为什么送?怎么送?)
说明: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谁救起了趴在水草上的小蚂蚁?谁送小蚂蚁回家?(睡莲、蜻蜓、萤火虫)
3、谁能连起来说。

说明: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及时地纠正错句,让学生养成说完整句子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2-7节
1、睡莲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呢?读读课文2——7节,找找有关的句子。

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1)睡莲是怎么问的?关心地问一问。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上来。

(2)睡莲还怎么帮助小蚂蚁了?(弯弯腰……)
睡莲热情招呼小蚂蚁爬到她身上,读读这句话。

(3)分角色来读一读睡莲姑姑和小蚂蚁的对话。

2、现在,你能来说一说睡莲姑姑是怎么救小蚂蚁的吗?
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点阅读和朗读的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老师可采用自由阅读解决问题,自由朗读读出语气的方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老师则起到适当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朗读中,评价中得到收获。

(二)学习8——14节
1、同桌一起读读8——14节,想想蜻蜓和萤火虫是怎么送小蚂蚁回家的?
2、通过朗读,你们发现哪两个小节是写蜻蜓和萤火虫送小蚂蚁回家的?
3、出示13、14节
(1)谁来读这两段话?理解“飞机”指什么。

(理解“飞呀飞”。

再读这一句)(2)我们也来读读这段话。

(3) 小蚂蚁的家在哪?(提示:到)学习:坛
(4) 练习: 83页“写”
4、现在,谁能说说蜻蜓和萤火虫是怎么送小蚂蚁回家的吗?(背他飞回家、照亮回家的路)
说明:通过抓住关键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和课文内容,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老师进行归纳。

四、巩固复习,总结明理。

1、星星高兴地眨着眼。

(追问: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学生字:眨(睁)
2、花坛前,小蚂蚁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小蚂蚁会怎么向妈妈诉说今天晚上的故事呢?角色体验。

说明:通过说话练习,对课文进行回顾。

3、复习词语。

(兄弟姐妹迎接)
4、总结。

(附:板书设计)
20 送小蚂蚁回家
睡莲弯弯腰
小蚂蚁蜻蜓背在身上
萤火虫为他们照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