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水平和发散思维水平,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展开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协助他们准确理解生命,形成准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难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学法指导内容展开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扮演角色时使用的道具。
3.安全救护手册。
4.学生搜集自己最喜爱的生命箴言。
5.阅读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知道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懂得爱护生命,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守护生命。
水平目标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救自护的水平。
2.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获取信息的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述水平和模仿、创造水平。
3.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协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守护生命。
突破方法:守护生命这个内容,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有效突破这个知识,教师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教材中“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板块,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活动,最后实行总结、归纳的方式来完成。
这样既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自救自护这个重点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图片导入,感受主题。
1.图片展示:地震、火灾、车祸、海啸……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事无常,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灾难的无情,相信你们对生命的感受会更深刻。
生命是脆弱的,同时也是坚强的。
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们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主要东西——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守护生命。
(揭题、板书)二、自主探究,信息探索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使用你的经验”(教材P99)“探究与分享”(教材 P100 —104)和“相关链接”(教材P101)等板块,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提问:(1)守护生命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2)我们为什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3)为什么说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4)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5)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就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2)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有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对我们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威胁或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注重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能够看到真、善、美。
(5)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问题:1. “使用你的经验”(教材P99)中几个同学的讨论,对我们守护生命有着怎样的启示?2. “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中“小伟的行为”及“相关链接”(教材P101)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我们面对客观存有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的灾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理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下面请同学们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活动。
(一)多媒体表现相关案例和材料,指导学生实行阅读、探究。
捍卫生命巴尼.罗伯格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伐木工人。
一天早晨他照常去森林里伐木,就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他努力地保持着清醒,并试图把腿抽回来,可树太重了,腿抽不回来。
于是,他拿起身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
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他很快发现一个很糟糕的情况:倒下的松树表现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要保全生命,唯一可行的办法:自行截肢。
思考:1.伐木工人遇到了什么事情,他是怎样做的?2.为什么伐木工人知道这样做,自己就要终生残疾,但他仍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1)要求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2)小组代表交流,教师纠偏。
(3)角色模拟,设计救护手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安全呢?-生:校园生活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家庭安全……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校园里,火灾也会对我们的财产和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这个教学楼着火了(出示情境图),我们应该怎么对付?1.四人一组,设计一个应急方案。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3.模拟表演。
一个组来表演(其中一名同学担任指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观察,并考虑方案可行不可行,是否切合实际,找出误区。
4.用幻灯片展示火灾逃生的图片,强调火灾报警注意事项。
5.全班齐读口诀(幻灯出示)。
6.教师出示四个紧急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科学的自救方案,小组长写在自救卡片上,然后集体讨论,完善救护手册。
(三)教师总结、归纳。
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注重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小伟的行为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爱护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和调整好作息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当我们面对客观存有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的灾难时,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问题: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守护生命为什么要爱护身体?为什么说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点拨:该题是一道以本课课题“爱护生命”为核心综合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健康的要求、爱护生命的方法等知识的全面理解;考査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培养确立准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该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护身体的要求,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健康与救护”来回答,尤其是要抓住“我们还有很长的人生道路,无论如何都不应轻易伤害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和“维护健康不但是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要关心他人的健康”等内容来思考和归纳;二是爱护生命的方法,需要学生从教材的第二部分“养护精神”内容来寻求答案,并实行总结。
知识整合: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2.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注重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六、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自杀则是对父母的不孝。
所以,我们要倍加爱护自己的生命。
爱护生命就应该()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体会生命的价值④只爱护自己的生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一群小孩在水塘里游泳,只见水塘中央有一小孩在慢慢地往下沉,其他小孩只顾自己玩,都没有看到这个情形。
这时的你应该 ( )A.装得若无其事,匆匆赶回家去做作业B.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立即跳下水塘去救人C.吓得惊慌失措,只会哭哭啼啼,支支吾吾D.大声呼喊,请求有游泳经验的成年人来救人3.公安部决定,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展开这项行动()A.能彻底杜绝酒后驾驶行为B.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C.能从根本上消除交通违法现象D. —定能使生命得到维护4.“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能够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针对这个现象,下列理解不准确的是()A.这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B.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并不违法C.这是盲目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D.这是法律意识淡薄、不文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