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本章结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意识和注意知觉思维记忆想象情绪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目的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能力智慧活动性能力(智力)动作活动性能力(技能)人格气质性格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冯特——莱比锡——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什么是心理学(1)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2)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3、心理过程分为哪些部分(1)认知过程(2)情绪过程(3)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表现在哪些方面(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5、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活动效率及其潜在可能性。

6、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区别于他人,并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

7、什么是气质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

8、 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在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

9、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1)陈述心理现象(有哪些)(2)解释心理现象(为什么) (3)预测心理现象;(规律)(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应用)10、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发展历史/各流派如何看待心理学)1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1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其其特点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保持了被观察着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2)实验法,其特点是在控制条件下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3)测验法,其特点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测验法常被用来探讨那些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课题以及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

(4)调查法,其特点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借助于多个人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心理趋向。

流派代表人物观点结构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采用内省法、经验构成意识,意识包括感知觉、想象(观念)和情感三种元素状态。

(心理的结构是什么)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 心理在人适应环境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心理的功能是什么)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巴普洛甫、斯金纳、班杜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外显行为,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因素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把人的心理作为整体来研究。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弗洛姆1、 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比多解释人的行为动力;2、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来解释人格发展3、 用本我、自我、超我解释人格结构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人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认知心理学奈塞尔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

1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内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4、神经元的功能: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15、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及类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突触突触类型: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16、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信息躯体神经系统把外部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并把神经冲动输送到运动器官和效应器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身体内的不随意运动交感神经激活器官活动、提高唤醒水平为应付紧急事件做准备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相互拮抗,消除机体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分析综合信息脑后脑调节生理机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延髓(生命中枢)中脑连接前后脑,传递信息脑干的一部分控制视觉形象形成网状结构控制机体觉醒和维持注意前脑大脑高级心理活动脊髓a.脑神经传入传出的中转站b.简单反射的控制中心17、大脑皮层及其功能?A、感觉区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功能:接受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整合与加工这些冲动所传递的信息。

B、运动区功能:支配、调节身体的姿势、位置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

18、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和规律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规律:(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19、反射、反射弧和反射弧的构成部分(反射弧的工作原理)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反射弧的构成:20、反射类型?(1)无条件反射:遗传的、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2)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后天的2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成为经典条件反射。

22、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习得人在学习的两个刺激之间的联结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同时性条件作用(2)延迟性条件作用(1)痕迹性条件作用(3)泛化与分化在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初期,不仅原条件刺激本身会引起条件反射,而且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一系列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泛化对某种特定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予以反应消退消退是对条件性行为不进行强化而造成的行为出现率逐渐降低、最终消失的现象延迟由于条件反射延迟而产生的抑制过程二级条件作用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同时出现,就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复杂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及其属性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语词谈梅生津23、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人某种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24、概念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基本原理建立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强化增加之前出现的行为的频率;惩罚减少之前出现的行为的频率行为的性质基于天生的、不随意的、固有的行为。

行为被无条件刺激或条件刺激诱发个体操作环境以产生特定的行为结果。

行为的结果增加或减少了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事件顺序在条件化之前,一个无条件刺激引起一个无条件反应。

条件化之后,一个条件刺激引起一个条件反应强化导致行为频率的增加;惩罚导致行为频率的减少。

2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27、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有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包括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由有机体内部的刺激所引起、反映有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包括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28、感觉现象(1)适应:同一刺激对同一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A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B明适应:从暗处到光亮处或照明由暗转亮时,最初感到耀眼发眩看不清物体,经过几秒后逐渐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2)对比: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A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受器B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感受器(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29、知觉的种类(1)感受器不同:视知觉、听知觉、触摸觉、味知觉、嗅知觉(2)按知觉对象不同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30、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2)整体性: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3)理解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4)恒常性: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31、知觉恒常性的类型:(1)大小恒常性;(2)亮度恒常性(3)形状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32、知觉基本特征的影响因素知觉选择性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度在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多维度变化的事物符合格式塔知觉原则:接近、连续、相似知觉者的主观因素需要、目的、动机、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内在心理倾向)、已有知识经验知觉整体性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事物中的关键性成分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知觉理解性知识经验知觉恒常性知识经验33、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34、观察力:个体能够迅速、敏锐和正确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属性以及细节等方面的知觉能力35、观察的品质:(1)目的性(2)客观性(3)精细性(4)敏捷性36、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不同点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简单的认知活动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个分析器的结果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从生理机制看,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37、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8、记忆的基本过程?A识记:识别、获得和记住事物的过程B保持:已识记的信息或知识经验在大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C回忆或再认: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39、记忆的分类记忆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分类记忆的内容备注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1、在脑中保持的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2、以表象形式储存语义记忆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1、信息组织是抽象的、概括的2、提取信息快速3、不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干扰4、不需要做明显努力的线索搜寻运动记忆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记忆内容1、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时间往往很长久2、信息保持和提取比较容易,不易遗忘情绪记忆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保存在记忆中情景记忆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1、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对信息的加工与存储2、提取比较缓慢,需要通过一定努力对相关线索进行搜寻记忆分类:(2)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记忆存储的内容特点陈述性记忆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传授的特征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1、一旦掌握,很难遗忘2、信息检索会以自动化的方式出现3、不能用语言表述,即不能言传记忆分类:(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意识的参与程度特点内隐记忆无意识情况下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外显记忆有意识情况下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记忆分类:(4)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这个分类也是记忆系统记忆系统概念特点编码方式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1、信息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视像记忆声像记忆2、信息以感知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3、信息保持时间短暂,图象记忆保持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超过1秒但不超过4秒4、当被登记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做进一步加工,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1、在无复述情况下,信息一般只能存储5-20秒,不超过1分钟言语编码听觉编码2、容量有限,一般为5-9个项目3、记忆中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复述的存储机制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1、容量无限表象编码语义编码2、信息保持时间长久40、提高记忆的方法?(生活经验,学术词语)(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