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校.补(xiào) 挚.痛(zhì) 可.汗(kè) 气冲斗.牛(dòu)B.侮.辱(wú) 殷.红(yān) 亘.古(gèng) 锲.而不舍(qiè)C.呜.咽(yè) 怪诞.(dàn) 漂.白(piǎo ) 鲜.为人知(xiǎn)D.咀.嚼(jué) 粗拙.(zhuó) 哺.育(bǔ) 妇孺.皆知(rú)选C[解析]A项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ǒu)B项侮辱(wǔ) 亘古(gèn)D项粗拙(zhuō)妇孺皆知(r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震悚口头禅酣然入梦锋芒毕露B.班澜白桦林警报叠起炯炯有神C.选聘破天慌深悲痛决微不足道D.仰幕鱼肝油大庭广众历尽心血[解析]选A B项斑斓、警报迭起 C项破天荒、深恶痛绝 D项仰慕、沥尽心血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3分)A,在前进的道路上,做胸有成竹的自己,即使前路仍有风雨,也要不以为然。
.....B.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让都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刮且相看....。
C.主持人说:“下面我向大家宣布本次合唱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D.班主任张老师提议周末去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同学们随波逐流....,纷纷响应。
选B[解析]A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洗耳恭听”指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不能用在说话人自己身上。
D项“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含贬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战士们正化作“行走的界碑”,忠诚地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
B.有些国家新冠疫情的恶化,是因为当地政府对疫情防控的漠视导致的。
B.市教育局组织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见闻和人文素养。
D.通过参加鲁迅作品研读会,使我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解析] A正确 B项句式杂糅C项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评分意见]本题3分。
5.下面四个句子分别是四个传统节日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按照节日和对联特点依次填入,最恰当的顺序是( )(3分)1银花火树开元夜 2避恶遍插茱萸枝 3几处笙歌留朗月4角粽投江祭诗魂(1)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届子下联:(3)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最管乐中秋(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葫花酒下联: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解析]D正确“银花火树开元夜”形容的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所以第一个空应填①;“避恶遍插茱萸枝”讲的是重阳节插茱萸辟邪的习俗,所以第四个空应填②;“几处笙歌留朗月”讲的是中秋赏月的习俗,所以第三个空应填③;“角粽投江祭诗魂”说的是端午节吃粽子、祭奠屈原的习俗,所以第二个空应填④。
由此可知,按照节日和对联特点依次填入,最恰当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评分意见]本题3分。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B.“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C.经,是信家经典,指“《易》《书》《计》《礼》《春秋》等书。
D.火伴,指军中的同伴。
当时规定若于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选A[解析]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1[评分意见]本题3分。
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共9分)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但微颔之颔:点头B.但手熟尔熟:熟练C.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D.以我酌油知之酌:斟酌选D [解析]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亦以.此自矜以.刀劈狼首B.睨之.久而不去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D.而.钱不湿结友而.别选C[解析] C项均为“于是,就”的意思A项因为(或凭借) /用B项代词/主谓间D项表转折/表顺承.[评分意见]本题3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白《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B.“康肃笑而造之”,康肃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对卖油翁的嘲笑。
C.本文词句准确而传种,通过种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D.本文故事短小精怦,情趣盎然,哲理深入浅出,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选B[解析] B项,康肃的“笑”中没有对卖油翁的嘲笑。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二)课外文言文王述,蓝田县侯。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己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注释]①内:通“纳”,放入。
②啮(nie):咬。
③数:数落译文:王述,蓝田县侯。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举起来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
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
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
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
”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
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10.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画一处)(2 分)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解析: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解析:曾经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解析:从“谢无奕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三)诗歌阅读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两个小题。
(共7分)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B.“飞”字写出了笛声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C.作者详写笛声表现吹笛人技艺高超,烘托笛声的艺术魅力。
D.“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反问语气,由己及人,情真意切。
解析: B(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
(4分)解析:[示例一]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示例二]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
[示例三]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人多情感1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本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
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
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
可是。
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自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种,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
想了-想,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也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因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7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租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
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1)《路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选段中,祥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3分)解析:(1)老舍聪明、诚实、勤奋努力、吃苦耐劳[评分意见]本题3分。
第一个空1分;第二个空2分,意对即可。
(2)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为线索,写了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结合全书内容,简要概括祥子三次失车的原因解析:第一次失车: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第二次失车: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走。
第三次失车: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评分意见]本题4分。
每答对一条得1分,三次全部答对得4分。
概括大意,意对即可。
阅读(一)课内阅读《老山界》节选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