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柠檬醛
H+ NaHSO3
OH
OH C
H SO3Na
SO3Na CHO
SO3Na
CHO +
SO3Na
SO3Na CHO
② 与硝基苯肼加成:生成苯腙 ③ 与吉拉德试剂加成 ※ Girard试剂:是一类带有季铵基团的酰肼,
常用Girard T和Girard P
CH3 +
CH3 N CH2
CH3
O C-NH-NH2
Girard试剂T
+ N CH2
O C-NH-NHCH3 +
+ O H2N-NH-CO-CH2-N-CH3
CH3
R C
R'
CH3 +
N-NH-CO-CH2-N-CH3
X CH3
(二)氧化反应
1、常用氧化剂: 臭氧、铬酐、四醋酸铅、高锰酸钾
与二氧化硒等
2、臭氧化反应:用于测定分子内双键的位置 及萜类化合物的醛酮合成
OH
β-桉醇
(四)分子重排反应
Al2O3
异构化
α-蒎烯
HCOOH
+ 重排
O + H-C-O
O-C-H O
水解
O-H CrO3
O
樟脑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概述:
沈 阳 最 好 的 妇科医 院/ 沈 阳 专 业 治 疗外阴 白斑的 医院/ 沈 阳 最 专 业 的妇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泌 尿外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性 病医院 / 沈 阳 设 施 最 好的性 病医院 / 沈 阳 好 的 妇 科医院 / 沈 阳 最 权 威 妇科医 院/ 沈 阳 最 好 的 外阴白 斑医院 / 沈 阳 最 好 男 科医院 /
实例:青蒿素MS裂分分析
+ H CH3 .
+ CH3 .
+ CH3 .
CH3 O-O O
O
H
O CH3
m/z282
-O2
CH3
麦氏重排
H O
-C3H6O
O
H
O CH3
m/z250
+ CH3 .
-H
CH3 +
O O CH3
m/z192
-CO
CH3
O
m/z180 O CH3
O
O CH3
m/z179
+
m/z164
② 0.93(3H,d,J=6Hz,H-14) ③ 1.36(3H,s, H-15) ④ 5.68(3H,s, H-5)
5、13C-NMR
①全氢去偶谱中,出现15个碳信号; ②偏共振去偶谱,δ79.5与δ105为2个季碳原子 ③DEPT 90°谱图得出样品中含有5个叔碳原子 ,分别是:δ32.5、δ33.0, δ45.0、δ50.0,
重排多见;
④ 裂解方式受功能基影响较大,得到的裂解
峰大都是失去功能基后的碎片离子。
沈 阳 最 好 的 妇科医 院/ 沈 阳 专 业 治 疗外阴 白斑的 医院/ 沈 阳 最 专 业 的妇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泌 尿外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性 病医院 / 沈 阳 设 施 最 好的性 病医院 / 沈 阳 好 的 妇 科医院 / 沈 阳 最 权 威 妇科医 院/ 沈 阳 最 好 的 外阴白 斑医院 / 沈 阳 最 好 男 科医院 /
① 萜类化合物多含有C*,具备光学活性;
② 低分子萜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折光率。
(二)溶解性
1、亲脂性强
2、单萜与倍半萜可随水蒸汽蒸馏
3、萜类化合物的苷水溶性增强—可溶于热水; 4、具有内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能溶于碱水,
酸化后又从可水中析出 ◆ 注意:
萜类化合物对强热、光及酸碱较为敏感 ——或被氧化、或发生重排,导致结构变化
(一)UV 具有共轭双键或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萜
类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0~400nm)产生 吸收,对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有一定作用。 (二)IR 1、萜类大多数具有双键、共轭双键、甲基、
偕二甲基、环外亚甲基与含氧官能团等。
2、可帮助解决萜类化合物是否含有内酯环 及其内酯环的大小问题
(三)MS
(三)吸附法 1、活性碳吸附法 2、大孔树脂吸附法
二、萜类的分离
(一)结晶法分离 (二)柱色谱分离 1、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2、吸附剂用量:1:30~1:60
3、洗脱剂: 一般选用非极性有机溶剂。
(三)利用结构中特殊官能团进行分离 1、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2、萜类生物碱
—— 用酸碱法分离 3、含不饱和双键或羰基者,利用加成反应
沈 阳 专 业 治 疗男科 的医院 /
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柠檬烯
Cl
+ HCl 冰HAc
Cl
柠檬烯二氢氯化物
② 与亚硝酰氯(tilden试剂)反应
CH3
+ CH3-CH-CH2-CH2-O-N=O HCl
② 个别萜类化合物具有强的甜味.
3、旋光性和折光性
沈 阳 最 好 的 妇科医 院/ 沈 阳 专 业 治 疗外阴 白斑的 医院/ 沈 阳 最 专 业 的妇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泌 尿外科 医院/ 沈 阳 最 好 性 病医院 / 沈 阳 设 施 最 好的性 病医院 / 沈 阳 好 的 妇 科医院 / 沈 阳 最 权 威 妇科医 院/ 沈 阳 最 好 的 外阴白 斑医院 / 沈 阳 最 好 男 科医院 /
亚硝酸异戊酯
+ Cl-N=O
CH3
+ CH3-CH-CH2-CH2-OH Cl-N=O
亚硝酰氯
HN
Cl
N
N=O
N=O
不饱和萜类化合物 氯化亚硝基衍生物 亚硝基胺类
③ D-A反应
C C
O
C
+ CH
O
O O
C
CH
C
O
C
O
顺丁烯二酸酐
2、羰基加成反应 ①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NaHSO3
H+
CHO NaHSO3
◈ 萜类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① 单萜与部分倍半萜:
以萜醇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
② 环烯醚萜多以苷的形式存在;
③ 倍半萜多以内酯形式存在;
④ 乌头烷型二萜以二萜生物碱形式存在;
一、萜类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 提取对象:环烯醚萜苷 2、非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 提取对象: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制备为衍生物加以分离。
★ 鄂北贝母萜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鄂北贝母→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浸膏 加水→环己烷萃取→5%醋酸水溶液洗涤→ 环己烷部分→回收环己烷→浸膏→硅胶柱 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依次洗脱 →不同洗脱部位→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酸乙 酯洗脱→多种单体化合物。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δ93.5。 ④在DEPT 135°谱图中,伯碳原子与叔碳原子 信号向上。
⑤ 在DEPT135°谱图中,仲碳原子信号向上, 可数出。 ⑥ 全氢去偶谱中,δ172.0ppm表示羰基碳原子 信号。
H CH3
CH3 O-O O O
O
H CH3
1、有关萜类化合物MS裂解规律的研究不多 2、萜类化合物MS:
① 主要用于分子量的测定,尤其是单萜与 倍半萜化合物。 ②二萜MS的特征性稍微强一些。
3、萜类化合物MS裂解方式的一些规律
① 分子离子峰除(少数)以基峰形式出现者
外,一般都比较弱;
② 在环状萜类化合物中常进行RDA裂解;
③ 裂解过程中常出现重排现象,尤以麦氏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概述:萜类化合物特点 1、成分范围广,彼此结构性质差异大; 2、同一生源途径衍生而来; 3、结构共同点:
绝大多数都有双键、共轭双键与活泼氢、 较多萜类具有内酯结构
一、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 ① 单萜与倍半萜多为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常温下可挥发; ② 二萜与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晶体。 2、味 ① 萜类化合物萜多具有苦味,有的味极苦.
.O
CH3
(五)结构鉴定实例—青蒿素
1、HR-MS:分子量为282.1472 2、元素分析: C-63.72%; H-7.86%;
◆ 分子式为:C15H22O5 3、IR:
① 831,881,1115cm-1吸收峰—表明含-O-O②1750 cm-1吸收峰——六元环内酯结构
4、1H-NMR
① 1.06(3H,d,J=6Hz,H-13)与 3.26(1H,m,J=6Hz,H-11);
3O3
月桂烯
OO
OO OO
[H]
O O
O
O CHO
+
CHO
O
+ 2 HCHO
α-羰基戊二醛
3、铬酐(CrO3) 4、高锰酸钾
KMnO4 O
O
+
COOH COOH
薄荷酮
β-甲基己二酸
(三)脱氢反应
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以钯或铂黑为催化剂, 将萜类化合物与S或Se共热(200~300℃) 实现脱氢。
S/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