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入学分班测试A附答案

初一语文入学分班测试A附答案

初一语文分班测试
一、读拼音写词语。

9分
(1)lán:()天()球波()斑()
(2)jiàn:()议关()矫()宝()弓()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截”和“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戈”和“羽”。

()
2、“波滔汹涌、望洋心叹、顾明思议、卓有成效”这几个词语中共有5个错别字。

()
3、季羡林被誉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
4、“耧”是播种用的农具,与之相对应的诗句是“春种一粒粟”;“镰刀”是松土
的农具。

()
5、《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
四、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8分)
1、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载(zài)人飞船B参(cēn)差(chā)不齐C兴(xīnɡ)旺 D战车千乘(shènɡ) 2、下面词语中,加线字跟例词中同一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饱学之士A一饱眼福B颗粒饱满 C饱经风霜D酒足饭饱3、下面词语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歌声巧妙B发现问题C发扬作用D关怀集体
4、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五、按要求写诗句。

(12分)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就在古诗中受到启迪。

老师常用“,。

”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人们常用杜甫的“,”的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的诗句鲜明地表现出南宋爱国词人李清照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1分)
茶杯与茶壶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

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

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
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

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了,笑着说:“大师糊涂了吧,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此时,年轻人。

1“颇”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正;②很。

第二自然段中“颇爱收集”的“颇”应选第种解释,第三自然段中“有失偏颇”的“颇”应选第种解释。

(2分)
2.请你照样子各写出几个词语:(4分)
寥寥数笔(AABC式)
千里迢迢(ABCC式):
3.将第三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3分)
4.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并在文章最后的横线上填上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

(5分)
5.释圆和尚的做法巧妙吗?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6.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
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五、作文(40分)
题目:温暖
提示与要求:生活的航船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受到伤害时,当你感到孤独恐惧时,也许是朋友的一次帮助,亲人的一次抚慰,甚至是陌生人的一次激励,让你感到人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继而重新站起,走出困境。

请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当时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500字左右。

初一语文分班测试
一、读拼音写词语。

蓝篮澜斓建键健剑箭
二、√×√×√
三、B C B D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五、(1)②①
(2)略。

(3)大师糊涂了吧,没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4)深感失望精神一振信心十足沾沾自喜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或如梦初醒等释圆大师通过茶杯与茶壶让年轻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5)巧妙。

他通过谈论年轻人的画,让年轻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6)答案不要求统一,可以从人要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方面来说。

六、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