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试题和答案

第七章试题和答案

第七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是关键。

a文化素质,b专业素质c职业道德c教学能力2.“()”重要思想体现在教育战线上主要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a以德治国b以德育人c依法治国d又红又专3.新时期,教师的劳动具有如下特点()a.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艺术性b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唯一性c知识性、专业性、长期性、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d知识性、专业性、相互性、创造性、示范性、艺术性4“唯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

”这句话是()说的。

a陶行知b叶圣陶c苏霍姆林斯基d杜威5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三大职能是()a.培养人才、创新文化、服务社会b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c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国家d培养精英、创新科技、服务社会6.高校应以()为中心。

a教学b科研c学科建设d管理7高校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网络是指()a学校、社会、家庭b学校、学生、教师c学校、学生、网络d学校、学生、家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说的。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阳明9建立和完善师德教师保障制度,尤其在()等方面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a工作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b激励机制、处罚机制、考核机制c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励机制d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10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条件是()a渊博的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爱心d奉献精神11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条件是()a高尚的灵魂b知识广博c爱心d敬业12.高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a教学水平b科研水平c教师素质d学生素质13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相应措施。

以下所列各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措施的是()a尊重学生的个性b开展个性化教学c关心学生身心健康d实施人才强校战略14高校教师的中心任务是()a科研b教学c创收d社会实践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这是()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

邓小平b 江泽民c胡锦涛d温家宝16.学校管理的中心内容和校长领导水平与领导艺术的最重要体现是()a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b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c充分调动中层干部工作积极性d充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17改变过去“教师只管干,评优瞪眼看”现象的措施是()a规范职称晋升制度b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c学校各项政策向教师倾斜d 给教师精神上的人文关怀18.教师魅力的核心内容是()a个性b性格c人格d气质19.( )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a.发展b.创新c.继承 d超越20.在高校,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是()a.统一的b.矛盾的c.排斥的d.转化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高校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营造职业道德建设的人文环境。

()a组织教职工学习职业道德规范b组织教职工学习职业行为规范c学习教师礼仪d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的活动2..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注意处理好的关系有()a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关系b德育与智育的关系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d教学与科研的关系3.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师德考评制度的意义主要有( )a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b 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工作提供新的工作途径c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工作提供有效的工作机制d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4..对师德进行考评的内容包括()a.师德状况b教师行为的实际效果c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状况 d.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5.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的形式主要有()a个人自评b学生评议cj教师互评d学校评议6.教师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这些途径主要有()a参加“师德学习月”活动b学习先进教师的模范事迹c学习古今中外师德理论d参加道德实践活动7.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自律”和“他律”的两种手段。

其中“他律”指的是()a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b教师之间彼此监督c学生监督d自我反思8.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中完成的有:()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与习惯9.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主要措施有()a. 因材施教b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c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机制d健全激励机制10.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是()a参加社会实践b坐而论道c投身教育教学工作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30分)1.高等学校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才具有育人功能。

()2.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3.创新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4.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5.高校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教师规范外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6.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格。

()7.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需要批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自律”和“自省”两种手段。

()8.“自律”就是要求教师以思想道德规范要求对自己进行改造,提示自己的道德水平。

()9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10.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办学要以学生为本。

()11.以教师为本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必要保证。

()12.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先导,教师素质的高低声高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13.良好的师德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制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

()14.具备应有的文化知识是教师之为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良好精神形象的基本内容。

()15.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宽松环境是关键。

()16.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条件是高尚的灵魂。

()17健全师德考评机制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走向。

()18.渊博的知识是教师魅力的基础条件。

()19.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

()20.做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应该坚持做到“德治”与“刑治”相结合。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一:校园里的“焦裕禄”张筑生,北京大学数学教授,2002年2月因病去世。

他具有很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却甘于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他身体有残疾,12年前得了严重的鼻咽癌,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自我,带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连拿五届总分第一;他忘记自我,诲人不倦。

张筑生没能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

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

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却至死都没评上博导,然而,熟悉他的人们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1995年,张筑生受命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一干就是五年。

这又是一份无法“出学术成果”的苦差,甚至无法记入“教学工作量”。

院里每年核算教学工作量,张筑生都要差一点;虽然每次都由领导“特别照顾”,顺利过关,但对张筑生来说还是有点委屈。

“为了搞这个奥赛,他连命都搭进去了。

我做过一次教练,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

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份差事的艰苦程度。

”作为一名在数学研究领域天分很高、同行服膺、学生敬佩的高水平的教授,张老师却默默地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础教材,担任“不计工作量”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为海淀区教师开设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

张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教学型教授,而伴随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奉献,是辛劳,是不计名利,是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2003年2月1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以《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为题报道了张筑生同志的先进事迹。

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张筑生被誉为“校园里的焦裕禄”、“知识界的一面镜子”。

3月初,北京大学党委和校行政决定在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开展学习张筑生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学习他那种情倾学生、忘记自我、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精神,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那种信念坚定、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学习他那种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的治学精神,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阅读案例材料,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1.张筑生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原因是()a渊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关心爱护学生 d丰硕的科研成果2在张筑生身上体现出的崇高职业道德是()a甘于奉献 b献身教育 c然爱学生 d淡泊名利3. 张筑生先进事迹中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的精神是()a教书育人精神 b奉献精神 c奋斗精神 d治学精神4.本个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是()a要改革高校教师考核制度 b要从体制方面去改革导致名教授不从事基础教学的不合理状况 c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d教学型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案例二:大学生最厌恶的教师失德行为在采访的30名学生中,大多是本科生,他们表示对学术造假很反感,但因为和老师接触较少,多是从媒体等渠道听说类似事件。

而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是老师不专注教学。

记者在未名湖边遇到两个大三的女孩,一个是北大的,另一个来自北京另一所高校。

她们对老师“不专注教学”,北大女生有些抱怨却又似乎不敢多言:“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现在这种现象挺普遍的。

让她(指外校同伴)跟你说吧,反正类似情况我们学校也有”。

她们带着记者找了个地方坐下,外校女生打开话闸:“其实大家都觉得我们班的学生运气特别好,因为刚进大学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

但是不到一学年,我们就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好运气。

”说到这个运气,她自己觉得有点好笑,“这个老师在学术上的确有所造诣,他上过《百家讲坛》,之后不断有各种机构邀请他去讲课。

他经常在外地巡讲,常常把我们的课推迟或者干脆取消。

而且他给我们上课的课件很久没更新了,一些时事的内容都是好早以前的了。

我们还发现,那课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做的,他对整个课件的构造很生疏,还老念错字。

”当记者问到,对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和校方怎么看待时,她无奈地说:“嗨,还能怎么样啊,其他老师也看不惯我们的课老被耽误,除了偶而抱怨几句,也没有别的办法。

至于学校怎么处理,我们也不得而知,至少现在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

”“现在学术造假的问题我感觉挺严重的”,一位学外语的研究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选项,“上网老能看见某某教授涉嫌学术造假,北大英语系前两年不还出了一个副教授黄宗英抄袭事件吗?”“其实,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他考虑了许久,才犹豫着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天我的老师找到我们班5个人,对我们说:‘系里有个老师要翻译一部作品而且要的很急,但是他最近没有时间,你们几个帮下他的忙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