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有两方面的原因。

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

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

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

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范外国入侵,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闭关”政策。

英国自从占领印度、新加坡等国后,力图打开中国的大门。

早在18世纪末英国已成为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

但英国的工业品如手织、棉布、棉纱等在中国缺乏销路,而英国却要从中国购进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等。

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大门,没有达到目的,竟不顾人类道德,无耻地用贩卖鸦片毒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

导致中国的烟毒泛滥。

使清朝的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失去战斗力,吸毒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还有一个严重后果是白银大量外流。

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感到流毒将会带来军队瓦解和财源枯竭的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倾向于禁烟派。

1838年月12月,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雷厉风行。

英、美鸦片贩子于1839年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

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2.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清政府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投降派在朝廷得势和军队战斗力低下、军事指挥失当等方面。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抵抗派和投降派。

两派明争暗斗。

后来投降派占了上风,受到重用;抵抗派则受到排挤、打击。

其时的清军,无论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都已腐败不堪,战斗力十分低下。

被派往前方的统帅根本不会指挥作战,导致战争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人民一直抱敌视态度。

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 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4.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在华大量倾销商品,严重打击中国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

清朝封建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搜刮的压迫,以填补国库空虚。

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

鸦片输入,白银外流。

地主贵族兼并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地租剥削。

5.《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对它如何评价?答: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

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

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

它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反封建纲领。

平分土地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

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扫除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提出的任务。

《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规定适应了时代的这一要求,所以它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

但《天朝田亩制度》有空想的成分,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其不足之处6.为什么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答:《天朝田亩制度》是根据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提出来的。

它虽称田亩制度,实质上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往中国农民史上不曾出现过的相当完整的纲领,所以说,太平天国革命是把旧式中国农民战争推向了新的高峰。

7.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答:第一,单纯的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可避免地要犯一系列错误。

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决定了他们目光短浅,易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胜利,避免不了地主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农民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决定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始终团结一致。

农民革命在战略上也避免不了流寇主义和固守大城市的错误。

第三,太平天国遇到的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这样两个顽固凶残的敌人。

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8.为什么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答:总理衙门名义上具有独立主权,实际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列强的影响和操纵,是一个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

它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列强对总理衙门的控制和操纵是通过两条渠道,即两个机构实现的:一是列强驻华使馆,一是海关部署。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先后派公使京,这件事对清政府来说意味着不平等。

因为:第一,清政府同意公使驻京以及1873年英、法、俄、美等国公使终以五鞠躬礼“觐见”同治皇帝。

这意味着清朝从“天国上朝”的地位下降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

第二,这些外国公使是根据不平等条约驻京的。

他们不是以一个普通的外国使节,而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北京的。

随着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制度和机构的确立,列强又通过海关管理制度和机构操纵清政府。

中国海关在外国侵略者的把持下,任意扩大海关管辖事务的范围,把海关的职责扩展到兼管各口岸及江河的航运,兼收内地税和盐税,兼办全国邮政,担保和偿付中国对外的赔款、借款等,使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与经济。

其次,列强通过海关总税务司和各口税务司干涉中国内政与外交。

9.洋务运动的纲领和宗旨是什么?洋务运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试加以说明。

答:洋务运动的纲领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它全面地概括了洋务派对内对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洋务派治理时局的基本方针。

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承认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主张在此基础上办洋务,中国就能由弱转强,由贫变富。

“外须和戎”的第二层意思是敌人船坚炮利,势不可摧,中国武器、军队落后,不能与敌。

因而主张“力保和局”,求得变法图强的环境。

但无条件地讲和是洋务派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他们思想的本质与核心。

“内须变法”就是根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在“变器不变道”的原则下,对中国的“军实”、“制造”、“人才”培养做些“变通”。

所谓“中学为体”就是主张以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文化思想体系作为治国的根本,认为这个“本”不能够变。

所谓“西学为用”,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外国的机器、武器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他们的“长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主张中国必须学习西方这些“长技”。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购买洋枪洋炮、轮船铁舰,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与机器生产,兴办中国近代民用工业,举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等等。

例如在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大规模生产枪炮弹药,还有机器、轮船。

还有分批派遣海外留学生,洋为中用嘛。

10.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答:洋务运动的性质不是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

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畸形儿。

洋务纲领和宗旨虽然具有“外须和戎”,“中学为体”的一面,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前提下进行的。

洋务纲领和宗旨又有“内须变法” ,“西学为用”的一面,洋务派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工业,主张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的意义?答: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封建统治。

他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洋务观点:及主张采用西方的军事技能、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而又屈服于侵略者的武力,主张对侵略者采取“和戎”政策。

在这种洋务观点的指导下,他们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军事技能为中心、以挽救封建统治为目的“自强求富”活动。

11.19世纪70至9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是如何侵略我国边疆的?答:西北危机——英、俄侵入新疆。

英国竭扶植阿古柏政权。

沙俄早有吞并新疆的野心。

1871年,沙皇政府乘阿古柏北进,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伊犁九城,建立了殖民机构。

东南危机——日、美联合侵略台湾。

美国早就企图霸占台湾。

1867年,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触礁沉没,船长和水手被高山族人所杀,美国以此为由派军舰2艘入侵台湾,被台湾人民英勇击退。

美国采取支持日本侵略台湾的政策,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具有疯狂的侵略野心。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征韩”、“征台”的论调甚嚣尘上。

1871年,琉球渔民遇风飘至台湾,被高山同胞误杀。

但日本却以此为借口,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874年发兵3000人侵略台湾。

西南危机——英国侵略西藏、云南。

英国以印度和缅甸为基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云南、西藏。

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

通过《烟台条约》,英国势力深入云南等我国西南地区,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利益。

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

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法国在越南不断扩大势力,并侵入云南。

12.何谓百日维新?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表现在哪里?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到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相关主题